7月19日,南华县雨露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白族火把节,热闹的“火把街”上,非遗文化成为最亮眼的风景。今年的火把节不仅延续了传统的欢庆氛围,更以“非遗展示与互动体验”为主题,让游客和当地群众近距离感受白族扎染、白族三道茶、漆扇制作等非遗技艺的魅力,让藏在“火把街”里的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机。
在雨露乡火把节活动现场,非遗展示区人头攒动。白族扎染,布里生花的千年绝艺,在这里,几位白族金花正用麻绳将白布扎结成各种花纹图案。她们的手指灵活翻飞,不一会儿,平平无奇的白布就被捆扎成一个个小疙瘩。当这些布疙瘩被投入板蓝根制成的染缸时,围观的人群中发出阵阵惊叹。不少游客还亲自上手体验,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扎染作品,感受传统工艺的精妙。“太神奇了!”她捧着作品爱不释手,“每个结都像是一个承诺,拆开时才能看到时光兑现的美丽。”一位来自昆明的游客拿着刚染好的方巾,兴奋地说道。互动体验不仅让非遗技艺更加深入人心,也让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一苦二甜三回味,品的是人生。在白族三道茶体验区,一缕缕茶香正随着铜壶蒸腾的热气弥漫开来,身着白族服饰的茶艺师们用古老的茶道礼仪,向游客展示着这项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他们手持铜壶,手腕轻抖间,一道琥珀色的茶汤划出优美的弧线,精准落入面前的陶杯中。白族姑娘身着传统服饰,一边讲解三道茶的寓意,一边为游客奉上“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汤。第一道苦茶醇厚凛冽,第二道甜茶加入了乳扇、核桃仁和红糖,第三道回味茶则融入了蜂蜜、花椒等十多种配料。来自上海的陈女士品完后若有所思:“第一口苦得皱眉,第二口甜得舒心,第三口回味悠长,就像人生一样。”几位外国游客则对乳扇与茶的搭配赞不绝口,连声称赞这是“最神奇的味道组合”。三道茶不仅是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通过互动体验,游客们对白族的待客之道和人生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
漆扇制作体验区同样热闹非凡。白族漆扇工艺精细,色彩艳丽,是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亲自示范漆扇的制作步骤,从调配颜料、滴漆入水中形成独特纹理,再到将扇面缓缓浸入水中使颜料附着,每一个动作都细致入微。游客们热情高涨,纷纷拿起工具投入创作,或潜心临摹经典传统纹样,再现古朴典雅之风韵;或大胆融入现代审美元素,挥洒个性创意之灵感。短短数小时,一柄柄承载着匠心与温度的漆扇相继诞生,扇面上流动的色彩与独特的图案,成为每位参与者与漆艺文化深度对话的鲜活载体。“没想到自己能做出一把这么漂亮的扇子,回去一定要好好珍藏。”一位小朋友举着自己绘制的漆扇,开心地说道。漆扇制作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细,也让非遗文化在互动中得以传播。
此次火把节非遗展示与互动体验活动,不仅丰富了节庆内容,更让非遗文化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传承。近年来,雨露乡坚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切入点,推动了“非遗+”带动特色产业、乡村手工艺、民俗旅游、特色餐饮等发展,实现游客“畅游乡村、感受非遗”的双重体验。雨露乡党委书记夏正表示:“非遗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挖掘本土非遗资源,通过节庆活动、研学体验等方式,让非遗‘活’起来,也让乡村文旅‘火’起来。”
藏在“火把街”里的非遗,正以崭新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南华县雨露乡的一张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