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华县罗武庄乡七彩彝绣扶贫车间里,10余名绣娘坐在绣架旁飞针走线、上下蹁跹,不一会儿,一只只活泼的小松鼠就跃然布上。

“从没想过我们能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还能赚两三千块钱。”绣娘们兴高采烈地说到。

(“绣娘”们绣的马樱花)
“我们夫妻俩肢体有残疾,家里两个孩子一个高中、一个小学,平时也没有条件出去打工,在家又干不了什么重活,现在好了,夫妻俩一起来车间里做绣活,一个月可以绣六七千元左右,还可以照顾家里,以前是做梦也不敢想的。”张兰凤激动地说。

(夫妻一起绣)
据悉,罗武庄乡有1.2万余常住人口,有能力、有条件的青壮年大多已外出务工,留守居家的群众要照顾老人、孩子,收入微博,如何帮助留守群众居家增收成了当地党委、政府一直着力破解的难题。202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投入50万元定点帮扶该乡发展产业,依托“彝绣文化历史悠久”优势,罗武庄乡积极与南华七彩彝 州工艺品刺绣加工厂合作,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发展彝绣产业,中石大又投入8万元免费对110余名农村留守群众进行培训。通过培训,6人荣获“楚雄州百名绣娘”称号,每人获得1万元奖励资金,44名技能达标的群众与车间签订了订单协议,车间将设计好的图案和原材料发放给她们,她们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做工,做好的绣品由车间定期回收结算,预计年经济效益可达20万元以上。
凭借一针一线,罗武庄乡为留守群众、残疾困难群众搭建了一个居家就业、持续增收的平台,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了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