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县情概览 >> 特色经济

南华县以菌待客“蘑”力无限


日期:2023年10月17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菇香飘四邻,佛闻跳墙来”,野生菌的鲜香享受于唇齿、弥漫于味蕾,作为境内可食用野生菌种类达290多种的“野生菌王国”,南华县向外发力向内聚力,致力于让更多人参与到“吃菌狂欢”中,共享大自然的恩赐。

挖掘生态美食,以菌香盛宴迎八方宾朋

美食和旅游历来是黄金搭档,南华县着力打造黄金旅游线上重要的生态美食聚集地,建成龙坪南路街心花园广场边、锦绣城商业街区等“五大夜色”消费区。结合咪依噜风情谷、毛板桥水库等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合理布局农家美食苑、生态美食长廊等,打好“到南华吃菌”的基础。

为持续擦亮“中国野生菌美食县”名片,南华县加强餐饮市场主体培育,发展野生菌餐饮单位311个,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企业30户,主打松茸、鸡枞、干巴菌、牛肝菌,围绕火锅、清炒、鲜炖、冷拼打造野生菌菜谱,开发南华风味名特菜肴50余个,并持续推出一批新菜、名菜、特色莱、风味菜,满足“舌尖上的旅游”需求。

一种美食带来别样的烟火气,南华县连续举办20届野生菌美食文化节,把美食烹饪大赛作为重头戏之一,评选出“迎客松”、一桶八珍、土司干巴菌、鲜鹅藏珍等系列“南华名菜”,并以独具特色的“野生菌美食长街宴”为游客提供饕餮大餐,拉满吃菌的氛围感。2023年野生菌美食文化节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13.59万人次,实现餐饮营业额收入3290.03万元。

发展“云菌”产业,以电商为媒解尝鲜之思

每年夏秋时节,品尝南华野生菌,不仅是游客留恋的“南华味道”,更是镇南游子梦绕魂牵的“乡愁记忆”,为传递最原始的野生菌鲜香,南华县在菌子“出山”到跨越山海“上桌”方面发力。

通畅的物流集散是野生菌快速流通的根本,南华县建成滇西物流集散中心和2个野生菌交易市场,打造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各1个,全面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在乡镇建成冷链仓储设施14个4000立方米,搭建村(社区)电商服务站点130个,打通野生菌“山货”变“商品”渠道,新鲜野生菌13小时可达上海、12小时可达深圳,出口到20多个国家。

为把“云端”吃菌种子选手变成尝鲜“回头客”,南华县建成占地8.27亩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免费提供直播间、培训教室等扶持电商企业、新媒体企业及创业者加快发展。开展野生菌带货理论+实操、线上+线下培训,培植电商市场主体227户,培养电商直播人才220余人。举办电商节、电商直播嘉年华,全方位推介南华的野生菌、荷包豆、火腿等美食特产。不定期组织“野生菌之星”直播,以全程吃播和现场制作松茸刺身、松茸粥等方式,帮助观众解锁野生菌新吃法,2023年上半年南华县野生菌线上销售额2.21亿元。

壮大加工链条,以科技加持让味蕾绽放

南华县把产量充足、质量优良的食用菌原料作为菌类制品的“源头活水”,在全县划定野生菌保护区6个,探索实施“封山育菌”管理模式,累计封山育菌面积200万亩,建成野生菌保育促繁科技示范基地6000余亩,确保每年雨季广袤的山林产出1.1万多吨野生菌。集科研院(所)、企业、种植能手的力量,探索有效途径填补野生菌季节性“空窗期”,发展以羊肚菌、大球盖菇、香菇、仿生野香蕈、榆黄菇等为主的食用菌种植6000余亩。

牵牢“牛鼻子”,才能让野生菌制品生产走上“快车道”,南华县加快推进野生菌加工产业园、云南国际食用菌交易中心建设,构建以野生菌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体系,发展野生菌相关经营主体774户、家庭农场35户、专业合作社21个,培育野生菌加工企业14户,创新开发牛肝菌酱、松露酱、菌香剁椒等产品,为消费者呈上速冻类、干制类、油炸类、泡酒类、调味品、预制菜6大类120余种的野生菌制品“超级礼包”,香菇脆片、松茸含片、松露汤包、松露酒等产品在休闲食品、保健食品市场中崭露头角,全县野生菌加工产值达23.5亿元。

上一条:南华一街乡:金秋南瓜喜丰收
下一条: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稻鱼共生”见丰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