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貌】红土坡镇位于南华县西部、礼社江上游,东面与楚雄市树苴乡接壤,南面与五顶山乡、马街镇隔江相望,西面与大理州弥渡县德苴乡毗邻,北面与一街乡、罗武庄乡相连,因山高、坡陡、箐深、土壤棕红而得名。主要山脉有龙潭山、打挂山、烧香寺山,龙潭山大箐、大德郎大箐、法郎大箐、起岔夸大箐,地形山高谷深,最高峰烧香寺位于打挂山,海拔2861米,最低点杨家窝铺位于起岔夸,海拔1066米,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属亚热带干热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其他乡镇偏少。镇政府驻马街子村,海拔1654米,距县城115公里。辖10个村委会,106个村民小组,158个自然村。全镇共有林地面积20.086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达70.95%,活立木蓄积51.4412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178760亩,公益林121157亩,商品林79703亩,草原面积38244.6亩,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0311.8亩。立体气候明显,热区资源丰富。
【人口民族】2024年,全镇有农户3259户,总人口12971人。常住人口11973人,其中,出生人数44人,死亡人数99人。境内世居汉、彝、回、白、傈僳等民族,少数民族占23.26%,开奔勒笃·;六祖古歌彝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保持较为完好。
【党组织】2024年,红土坡镇党委共有基层党组织58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10个(村党总支10个,“两新”党总支0个),机关党支部5个,“两新”党支部2个,村级党支部40个。共有党员789名,其中女性党员149名,占党员总数的18.89%,男性党员640人,占党员总数的81.11%。35岁及以下党员151名,占党员总数的19.1%。60岁及以上的党员223名,占党员总数的28%。少数民族党员165名,占党员总数的28.3%。大专以上党员124名,占党员总数的15.7%。新发展党员9名、预备党员转正8名。
【经济状况】2024年全镇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96.72万元;完成向上争资205万元;各项存款余额达26100万元,同比增长7.48%,贷款余额达7146万元,同比增长7.19%,金融风险分类化解处置稳妥推进,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45%以内。
【水利建设】2024年实施多个水利相关项目,投资10万元的法郎村委会罗家小组人畜饮水工程,主管道5000米,惠及38户132人;投资7万元的法郎、起岔夸片区人畜饮水管道延伸建设工程,主管道3000米,受益126户504人;投资15万元的3个小组供水管道维修项目,保障5880人用水;实施2个抗旱应急及供水维修养护项目,用沪滇资金21万元打机井3眼,惠及5个村委会19个小组527户2649人;用东南大学资金50万元加固维修大地么坝,解决依黑么村委会7个小组1027人饮水困难,为安全饮水和增收筑牢基础,彻底解决群众季节性缺水问题。
【道路交通】通过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和交通领域村组道路硬化项目等,持续推进村组道路通硬化工程。红土坡镇村组道路共计197条,445公里,涉及10个村委会106个小组。2023年底村组道路未硬化25条48.13公里。2024年依托大德郎以工代赈项目完成村组道路硬化6条7.67公里、村组道路硬化项目硬化2条7.679公里、财政奖补资金完成村组道路硬化1条0.3公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硬化4条7.45公里。截至2024年11月底,全镇不通硬化路的村民小组已由2023年的26个减少至13个,村组公路硬化率达87.7%。
【人居环境】2024年,坚持“集镇街道”为1个中心点,依托南景线、王红线、簪老线3条主干道路,着力整治提升全镇106个村民小组人居环境,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一点三线一零六网格”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模式。依托镇、村干部入户开展脱贫政策宣传的同时,督促农户多次开展户外和室内环境卫生大扫除,治理五堆十乱、污水乱排现象,通过系列制度贯彻落实和卫生活动开展,全镇村庄环境焕然一新。完成改厕96户,全镇累计完成2838户,改厕完成率达100%,排名位居全县前列。积极开展污水治理工作,已完成全镇3215户,治理率100%,并且已经全部验收通过。全镇人居环境真正从“面子”美到“里子”。
【畜牧业】2024年完成生猪出17130头,出栏牛2986头,出栏山、绵羊6120只,出栏家禽216237羽。完成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免疫生猪30878头、牛13702头、羊15548只;配合实施动物疫病防控执法10人次;争取沪滇项目资金25万元,用于巨菌草发展。
【农业产业】紧扣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低热河谷资源优势,在礼社江沿岸河田以季节性调整种植为基础,反季应季相结合,种植荷包豆、西红柿、洋葱、紫甘蓝、西蓝花、小番茄、青辣椒、人参果等特色果蔬1700余亩;成功推广工业辣椒种植1300多亩。同时,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完成耕地流出问题图斑整改100.37亩。2024年实现玉米种植9457亩,产量374.27万公斤;实现水稻种植2000亩,产量102.10万公斤;实现大麦种植1811亩,产量20.10万公斤;实现小麦种植10000亩,产量188万公斤;实现烤烟种植4920亩,收购烟叶13000担,产值2061.79万元,完成税收412.36万元。
【林业产业】2024年,制订《红土坡镇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设立镇、村二级林长20名,督查长2名,划区定责106个,建立镇、村二级“护绿”体系,明确和细化各级相关责任区职责、任务,以“制”定“责”。明确157名护林员为网格员,按季度抓好巡林,推进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年度全镇各级林长巡林90余次,护林员实现巡林护林全覆盖;2024年以来,圆满完成南华县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任务,地类对接图斑4464个,其中外业图斑114个;完成红土坡镇2024年核桃病虫害防治项目1个,投入专项资金1万元,有害生物防治面积700亩,布局在红土坡镇罗纳里村委会旧村村民小组;组织实施义务植树活动,完成植树任务400株,树种为凤凰木;完成森林抚育项目1个,投入专项资金100万元,涉及林地面积5000亩,株数545755株,位于大旭宇、明么、法郎3个村委会,通过森林抚育,可有效保障森林年生长量增长,每亩年生长量将比抚育前逐年增加,在增加森林蓄积的同时,还可改善林分生长环境,林分结构更加合理,森林景观更优美。积极申报省级森林乡村2个,截至目前,完成申报村委会6个,占全镇60%,剩余4个村将在来年积极争取完成申报。截至12月,通过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平台“一卡通”完成2024年度国家级、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付工作,涉及面积11.82万亩,补助标准10元/亩,兑付金额118.2万元,惠及农户1287户;完成2015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新一轮退耕还林2024年度延长期补助兑付工作,涉及面积7058.2亩,兑付金额70.582万元,惠及农户1456户。常态化更新2024年共聘请中央财政生态护林员16人,省级财政生态护林员104人,以上人员均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天保管护员37人,防火期内,及时与各单位、村组、农户以及企业商户签订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书4165份,与“五种人”监护人签订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书107份。全镇累计发放各类防火宣传资料6000余份、粘贴防火通告300份,林间路口设置永久性防灭火宣传标识牌100余个,悬挂户外标语80余条,在辖区醒目位置、道路沿线安插五彩旗240套,每日定时3次通过应急广播循环播放森林防火条例、警示教育音频;积极发动各级林长、村组干部、护林员迈起步子巡山巡林;利用微信群、七彩云端等新媒体扩大线上宣传;开展各种培训和应急演练共30余场次。
【文体事业】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春节文艺演出、火把节等民俗文化节庆等活动近20场次,吸引了超过1000人次的群众参与。在传统节日期间,举办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如春节送春联、火把节撒火把等,深度融合当地特色文化元素,受到群众广泛好评。2024年对红土坡镇辖区内的历史文化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梳理与传承保护。完成大旭宇子孙庙和大旭宇水井2处县级文物古迹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并更换15个消防灭火器、安装2盏太阳能路灯,对5处“红色标语”进行了统计上报;对全镇22位省、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年度传承、培训考核;在“南华彝绣周”系列文化活动期间,红土坡镇共有23人入选“南华绣匠”,充分展示了我镇彝绣人才队伍和功底实力。深入挖掘我镇礼社江段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线路1条、打造明么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进一步提升了红土坡镇旅游接待能力与服务品质。
【文化教育】镇党委、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2024年通过组织干部职工捐款、倡导企业捐助、争取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支持等形式,共筹集资金31万元,成立了红土坡镇捐资助学基金,对44名考取大学的学生、48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和16名义务教育阶段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助、资助,累计发放资金21.4万元。在全镇努力营造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2024年,全镇有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597户2261人,脱贫户505户1915人,稳定脱贫户456户1766人。“三类人员”143户504人,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99户360人,未消除风险44户144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2户41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9户64人,脱贫不稳定户13户39人)。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5290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937人,省外转移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165人,兑付外出务工人员一次性生活补贴34人,脱贫人口(含监测户)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支付164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10个,兑付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性收入79.2万元,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中选聘122名生态护林员,每年发放补助资金117.1万元。同时,充分发挥礼社江产业园区联农带农机制,一年以来组织本地劳动力到礼社江“幸福里”社区务工10000余人次,发放工资130余万元。累计申请2024年“雨露计划”补助77人次,兑付雨露计划补贴16.85万元。四是突出金融帮扶促增收。2024年发放小额信贷231户,放贷金额达1084.65万元,占全镇脱贫户及监测户39.69%,为红土坡镇脱贫户及监测户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民生保障】坚持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2024年共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47.02万元,临时救助资金10.61万元,农村特困供养补助资金67.11万元,冬春自然灾害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148.55万元,孤儿救助金2.24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6.20万元,高龄补贴16.78万元;优抚对象定期补助资金67.48万元;认真开展“一老一小”关爱工作,按照“不漏村、不漏户、不漏人”的原则进行“地毯式”摸排,对排查出的15名留守儿童,46名留守老人进行走访慰问360余次,健康关怀120余次。殡葬服务管理提质增效,发放节地生态补助资金49.17万元;统筹市场经济,稳就业、促发展,扎实开展就业培训6期,全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5290人;高效推进“两险”收缴,落实基本保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1432人,参保率达98.8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22人,参保率达100%;完成抗震农房改造验收,兑付资金13.5万元,完成“六类”人员(626户)住房情况摸排工作,群众住房保障得到有效夯实。
【安全维稳】全面开展今冬明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对辖区内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化品、自建房、液化天然气、校园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重点风险领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共排查出问题隐患48项,其中道路交通38项、电力设施8项、水利设施2项,及时将问题隐患交办至相关站所和村委会,已全部完成整改。持续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行动,定期对辖区内危化品、在建项目等高风险行业开展隐患排查,全年共开展督导检查25次,提出意见建议98条,排查出问题隐患78个,现场将问题交办负责人并督促整改,已完成整改78个,整改率100%。突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排查隐患路段12处,其中临水塘3处、临坝塘5处、临水库1处、窄桥3处;开展道路交通执法400余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83起,有效维护全镇道路交通秩序和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广泛开展全民安全教育,利用应急广播播放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知识,全年累计播放730余次、21900分钟;通过进村入户、街天宣传等多种方式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共发放安全生产告知书3200余份,安全宣传手册200余份,安全宣传环保袋300个,食品安全防范告知书200余份,张贴宣传图50余张,为群众答疑解惑40余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工作,充分发挥“两站两员”作用,累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劝导100余次,1500余人。
【党建工作】2024年,发展党员9名,储备入党积极分子4名。组织全镇48个党组织开展晋位升级,按“四个一”要求整顿提升1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完成宣传信息发布430条,其中央媒21条、省媒9条、州媒40条、七彩云端360条。锲而不舍抓党风廉政建设,年内查处违纪党员5名,党内警告处分3人,印发典型案例通报对违纪人员给予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不敢腐的震慑逐渐形成。
【医疗卫生】红土坡中心卫生院通过投资1130万元的项目建设,成为辐射山区6个乡镇的区域医疗中心,并于今年11月成功创建为国家推荐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开设16个临床科室和5个医技科室,能开展除核磁共振以外的所有常规检查,以及一、二、三级手术。累计门诊31533人次,比去年同期的24031人次增加7502人次,增长31.22%,累计住院1077人次,比去年翻了一番,服务人群已辐射到周边的五顶山乡、罗武庄乡、一街乡、马街镇以及楚雄市树苴乡、大理弥渡县德苴乡等。
【村集体经济】2024年,红土坡镇坚持以村集体经济“强村富民”工程为抓手,因地制宜推进全镇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全镇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都超过10万元,总收入达203.4133万元,较上年增长27.16%。其中1个村突破30万元,5个村突破20万元。
【地方美食】寻味红土坡,可以从一个阳麦粑粑开始,阳麦粑粑是一道家喻户晓的小吃,通过传统面本发酵,麦香四溢,配上乳腐,酥软鲜香。秋冬时节,手工熬制的麦芽糖包裹着花生、芝麻搁在炒过的干面里,香甜粘牙,入口即化,还具有化痰止咳、补虚润燥的功效。到了一月,骨头参也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每当杀完年猪,家家户户都要腌制骨头参,鲜香咸辣,回味无穷,为来年餐桌备下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