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县情概览 >> 魅力南华

【十年变迁看南华】城市建设拓新篇


日期:2022年10月19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把城市建设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普惠民生的起点和归宿,坚持建管并重方针,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如今,龙泉东路、东兴路、华宝路、海埂路、翁家屯、菌王路、海塘路、滨河园道路、瑞祥街、楚大公路南华收费站至土城大石桥龙川江边道路、西街、锦绣路、两旗海湿地公园、龙川江水生态湿地公园、斗阁山公园等一批批城建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馨安小区、民族中学、虹山小区、老高坝工业园区、瑞特国际18栋公租房相继建成配租,县城老城区西片区、老城东片区、两旗屯小区片区、西云社区片区、环城路片区、龙泉B片区棚户区改造地块成功开发,27个老旧小区126幢1684户居民住宅楼改造实施完成,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建成污水管网47.42公里惠及6个社区36个村组3198户居民,一件件惠民项目从蓝图变现实,直观诠释了十年来我县城市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活力南华、魅力南华、幸福南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每天清晨七多点钟,两旗海湿地公园、龙川江水生态湿地公园便开始热闹起来,人们聚集到这里或载歌载舞,或结伴打球,或围在一起聊聊身边的变化,好不惬意;市民广场里,小桥流水,精心别致的规划设计吸引了众多市民到这里休闲锻炼,可谓是“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骄阳下,320国道上,行色匆匆的人流、川行不息的车辆,见证着我县发展节奏的脉动;暮色下,道路两旁草木茂盛、绿树成荫,各个公园里健身设施完善,群众遍布在龙泉广场、湿地公园、市民广场,或慢跑、或步行、或舞蹈;流光溢彩的灯饰、迎面吹来的清风、悠然漫步的人群,勾画出一幅融融惬意的风景,人们尽情享受着曼妙的生活。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华人,钟劲松对十年来城市建设的变化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南华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道路更加畅通、街道更加整洁、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绿植覆盖率日益增长,不仅城市变美了,大家休闲娱乐也更方便了。感受最深的是:省道103线纪家村段改扩建的实施彻底解决了该段半幅道路建成投入使用近10年交通拥挤、人车混行、交通安全隐患大的窘境,保障了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城市道路停车位的施划、隔离栏的安装、分类垃圾亭、公共洗手池的投入使用、城市公厕的免费开放,让城市看起来更加整洁文明;高铁站的建成,让出行更加便捷;以前,饭后休闲只能在街上漫步,自从两旗海湿地公园、市民广场、龙川江湿地公园建成以后,给广大市民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和去处。”

市民广场、两旗海湿地公园、龙川江水生态湿地公园只是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十年来,我县累计投资约15亿元,新建城市道路40条,新增城市道路面积约64.31万平方米,新增公园、广场6个,面积40.93万平方米,新增公园、广场绿化面积28.65万平方米,新增县城绿化面积270万平方米,新增城市供水管网71公里、排水管网45.09公里、燃气管网41公里;新增城市道路停车泊位3074个,增设分类垃圾亭170个,不锈钢果皮箱500只,建设公共洗手池767个,新建城市公厕35座;市民广场、文化广场、野生菌、农贸、建材、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广大铁路南华站站前广场以及分类垃圾亭、不锈钢果皮箱、城市公厕、县城公共洗手池、高标准洗手台等一批市政公共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面完成,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旱厕全部消除,天然气管网建设基本覆盖县城小区、工商企业,北城农贸市场、龙泉农贸市场全面提升改造、瑞祥农特产品一条街、锦绣城商业街投入使用。通过不断夯实城市基础设施,城镇综合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中心镇为骨干、重点镇为纽带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城市区域辐射力、集聚力逐步增强。

除了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外,我县还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2年以来,我县共建设保障房2908套13.12万平方米,配套建设商铺106个0.94万平方米,总投资3.8445亿元。2012一2022年,我县共实施棚户区改造14个片区4069户7800套,总投资约21.56亿元;2012年以来,全县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19779户,各级共补助资金达26127.37万元。

近年来,我县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蓬勃发展。丽景佳园、龙城花园、湖畔佳苑、“咪依噜”风情商业街、南华客运站商住楼、幸福枫景、菌都中央商住小区、镇南古城、瑞特国际、聚鑫家园、龙湖别院、锦绣城、金大地花园等10余个房地产小区相继开发建成,越来越多的群众住进了新居,享受到更为便捷、舒适的基础公共服务。房地产开发投资由2011年2.54亿元增长到2021年6.43亿元,增长153.15%;商品房销售面积由2011年11.71平方米增长到2021年13.74万平方米,增长17.34%;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由2011年6家发展到现在的13家,建筑业总产值由2011年3亿元增长到2021年72.65亿元,增长2321.67%。

近年来,我县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城战略,紧紧围绕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和彝州西大门建设,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不断增强县城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提升。目前,我县城区建成区面积为8.2平方公里,建设规划用地面积16.2平方公里,居住人口6.94万人,城镇化水平32.95%;有城市道路73条,道路总长76.91公里,总面积达129.31万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8.63平方米,排水管网173.14公里,燃气管网57公里,燃气普及率达90%;建成自来水供水厂2个,供水管网196.89公里,供水普及率达100%;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污水集中处理率96%,日处理污水1万立方米;建成垃圾处理厂1座,垃圾中转站1座,道路清扫保洁面积108万平方米,日处理垃圾60吨,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照明路灯6503盏,县城区亮灯率达98.28%;绿化面积282.2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11.47平方米;建成43座二类城市公厕,施划城市道路停车泊位3074个;共建设保障房5064套26.64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亿元,配租率100%。

城市面貌在建管并重中焕然一新。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县城清扫保洁、垃圾焚烧处置、城市道路停车泊位实现市场化运作,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不断加快,城市联合执法全面推行,城市治理“随手拍”“曝光片”“红黑榜”深入开展,街长制网格化包保管理和“门前五包”责任制全面落实,志愿服务蔚然成风,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先进县城”,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

漫步在美丽的南华县城,你会感觉到,这里日新月异,一天一变化,环境优美的两旗海湿地公园、龙川江水生态湿地公园、斗阁山公园、市民广场,错落有致的居民住宅楼、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青翠挺拔的行道树交相辉映,使人深切感受到回归自然的清爽和惬意。

过去的十年,是我县城镇化进程最快、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最为明显、城乡基础设施力度提升最大的十年,一个个既定目标的实现,相继把南华大地渲染得“五彩缤纷”,百姓生活质量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上一条:南华县五街镇:“微型公园”助力农村人居环境美
下一条:南华县岔河村:共建共融共享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