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健康扶贫工程作为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对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对于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健康扶贫工程列入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及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健康扶贫政策,着力解决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二、健康扶贫工作目标
通过扎实深入开展健康扶贫工程,按照“保、治、防”的工作路径,围绕“贫困人口医疗保障、优化贫困人口医疗服务和贫困地区疾病防控、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重点任务,明确具体政策措施,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各方联动的工作推动体制机制,着力打造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的综合医保体系,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坚持防治结合、标本兼治,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保”是关键,解决“看得起病”问题;治”是手段,解决“看得好病”问题;“防”是根本,解决“少生病”问题;同时,“能力提升”为保、治、防提供支持和保障。通过四个层面的“组合拳”,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努力切断贫困与疾病之间的恶性循环,有效控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少生病、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形成在健康扶贫工作体制机制和政策突破等方面可持续、可复制的先进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达到或超过国家健康扶贫示范县考核指标要求,
三、健康扶贫的具体措施
(一)组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确保参保率达 100%。
(二)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完善医疗救助体系,保证医保报销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倾斜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完善医疗救助体系,设立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基金,对贫困人口住院给予救助;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级公立医院、各乡镇卫生院住院一律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加快推进“一站式”结算服务窗口建设,基本做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凭“健康扶贫卡”在县域内“一站式”结算。
(三)强化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组织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及健康扶贫工作队查缺补漏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保证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率达到100%;开展农村贫困患者分类救治,确保已核准的患病贫困人口大病救治比例达到 70%以上,慢性病管理达到100%。
(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实施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县级公立医院每千人床位数达到1.8张以上(中医床位数不低于 0.55 张),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90%以上,每个行政村有一个标准化的村卫生室; 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切实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县域内就诊率。形成“首诊在社区、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00%实现与上级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形成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运”为核心的分级诊疗模式,县域内住院比例力争达到 90%以上。
(五)加大经费投入,提供坚强保障。县财政加大健康扶贫投入,2015 年—2017 年县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大幅增长,健康扶贫投入2017年比2016年大幅增加,项目争取和资金投入重点向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保障健康扶贫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