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  引  号:11532324015173465N-/2021-08171093 公文目录:县政府工作报告 发文机关:南华县政府办 成文日期:2021年08月17日 发文字号: 主  题  词: 标      题:南华县人民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14日

南华县人民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24日在南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  刘文跃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南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攻坚克难,“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2015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县人民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强和创新县域经济调控方式,克难奋进、真抓实干,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初步预测,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2亿元,增长11.2%;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961万元,增长6.1%。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5.1亿元,增长29%。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546元和7961元,分别增长9%和11%。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工作指标全面完成。一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盯紧任务稳增长。始终咬定目标不放松,及时出台28条稳增长政策措施,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的势头。强化对接服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3.16亿元;着力破解融资难题,成立城乡建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11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4亿元;强化政银企协调,企业新增贷款9.3亿元;实施各类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减税2718.21万元。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498万美元,增长54.1%。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8.12亿元和37.83亿元,比年初增长14.2%和38.6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4.08亿元,比年初增长11.36%。

    (二)盯紧项目增投资。安排项目前期和招商引资工作经费1453万元,争取项目资金8.3亿元;扎实推进省“4个100”和州“4个30”项目涉及我县的打挂山、瓦窑风电场,弥河公路等项目建设;全面启动“五网”建设攻坚战,集中开工重点项目39个,投资达29.26亿元。创新招商方式,引进州外到位资金54.32亿元,增长44.7%,增速位居全州第一。开发整理复垦耕地15974亩,新增耕地2141亩;报批建设用地190亩,林地169.74公顷。

    (三)盯紧产业强园区。出台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完成老红山片区中国·南华野生菌产业园区控制性详规编制,被列为全省“10+50”重点工业园区。投资8000多万元夯实园区发展基础。新增规上工业3户、达22户,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2.78亿元、增加值11.7亿元,分别增长19.5%和17.7%。培育“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200户,兑现补助资金600万元。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带动就业3.13万人,实现税收1.17亿元。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电子商务广场,沙桥、雨露、五街等乡镇电商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点建设有序推进,与苏宁易购合作的电商交易体验店建成投入运营。

    (四)盯紧农业促增收。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兑付支农惠农补助资金3318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25.48亿元,增长5.9%。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启动,“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有序推进,争取扶贫资金2.05亿元,一街扶贫整乡推进项目完成投资1.03亿元。粮烟实现丰产增收,粮食总产量达12.2万吨,增长1.8%。圆满完成1092.5万公斤烟叶收购任务,实现产值3.25亿元、税收7139.54万元,均增长7.6%。全县封山育菌达200万亩,野生菌集散交易量达6738吨,交易额达4.08亿元,被认定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畜牧业实现产值10.2亿元,增长5.2%。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新植核桃6.94万亩、花椒3.32万亩,马铃薯、萝卜产值分别达1.37亿元和1.28亿元。

    (五)盯紧城乡促统筹。新增城市道路2.3公里、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公路段片区147户改造工作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镇南古城、幸福枫景、瑞特国际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城市建管水平显著提升,宜居宜业环境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2170户;英武关等4个特色村庄建设顺利推进;实施通村路面硬化221.7公里。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以龙川、雨露为试点,全县建成垃圾处理设施238个,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六)盯紧民生谋福祉。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79%,发放城乡低保4223.48万元,新增城镇就业3860人。教育“改薄”工程和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中小学教育步伐加快,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县职业高级中学提升改造基本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建成档案馆、图书馆,县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县妇幼保健院建成投入使用,县体育馆完成工程量的40%。

    (七)盯紧维稳促和谐。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深入实施普法和依法治县规划,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组建森林消防专业队11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无毒县创建成果得以巩固,消防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依法打击医闹和非正常上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法治政府建设有序推进,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15件。

    各位代表,随着2015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十二五”实现胜利收官,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又走过了光辉的历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过去的五年,是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的五年。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通过州级评审,“一园三区”规划格局初步形成,累计投入园区建设资金2.47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5.34亿元,入园企业达43户。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3.2%上升到2015年的29.2%,总产值比2010年的18.49亿元增长3.15倍,年均增长26.3%。野生菌产业和餐饮美食业加快发展,“野生菌王国”“生态美食城”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中国·南华野生菌信息港网上交易额达4150万元,“互联网+”产业加快发展。咪依噜风情谷游客接待中心、菌王巢旅游中转站建成投入使用,酒店、餐饮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旅游综合收入比2010年增长2.97倍。现代物流、批发零售、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健康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从7.97亿元增加到20.1亿元。

    过去的五年,是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的五年。累计投入抗旱应急资金4458.9万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4亿元。投资1.3亿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7个,新增耕地307.67公顷,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烟草产业产值从1.94亿元增加到3.25亿元,烟农户均年收入达18121元。畜牧业健康发展,产值从6.2亿元增加到10.2亿元。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占GDP的比重达27.1%。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3亿元,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167个、产业扶贫项目11个、安居工程扶贫764户、易地扶贫搬迁1005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7314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52万人。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建设实现突破的五年。与东南大学合作完成《南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修改,完成城乡规划、城市燃气、绿地等专项规划。累计投资4.21亿元,实施市政建设重点项目52个,提升改造鹦鹉山公园,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龙泉路改扩建、103线县城段改道等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深入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市容市貌明显改善。新增城市道路59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面积达7.8平方公里,县城居住人口达7.4万人,城镇化率、城区污水处理率和城镇垃圾处理率分别达30.7%、82%和99%。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12120户,实施美丽乡村项目561个、民族团结示范项目110个;累计实施通乡油路120公里,通村路面硬化654.47公里,村、组通公路率分别达100%和95%。完成高效节水重点县、羊成小(一)型水库、46件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新建小水窖(池)54926个。完成电网投资1.14亿元,新建35千伏线路1条,农村“一户一表”改造率达100%。

    过去的五年,是投资引资加快发展的五年。累计安排前期工作经费2638万元,争取上级资金33.26亿元,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86个,完成投资144.82亿元。党政机关“7·09”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新客运站、市民广场等项目相继建成。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滨河园、瑞特国际等初具规模。华强路、滨河大道等20条城市路网建成投入使用,楚南一级公路、龙川江河道县城段治理、新大桥河闸等项目稳步推进。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5.85亿元,年均增长34.06%。健全招商工作推进机制,加强与华能、中电投、太平洋建设集团、雨润集团、苏宁易购等大企业合作,成功签约项目134个,累计实现州外到位资金135.48亿元,年均增长69.2%。

    过去的五年,是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的五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56.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0.8%。兑现“五大保险”5.69亿元,发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补助2.4亿元,发放养老金4.26亿元。累计投资5.1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854套。投入资金449万元,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103户。新建校舍17.3万平方米,民族中学、思源实验学校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乡镇幼儿园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总上线率逐年提高,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教育工作先进县。县卫生监督所建成投入使用,提升改造乡镇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44个。在全省首推新农合服务券,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逐步下降。建成农村文体活动设施159个,群众文体生活更加丰富。加快推进儿童纲要示范县和“妇女儿童之家”建设,建成儿童之家3个。科普工作有序开展,科技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达53%。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五年。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和不动产登记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林权证发放率达98.7%。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政管理更加规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三证合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规范权力运行,清理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及时向社会公布,取消行政审批231项。积极推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提升。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五年。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坚持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完善征地拆迁、医患纠纷等调解机制,群众合理诉求有效解决。严厉打击涉煤违法犯罪行为,煤炭生产经营秩序全面规范。强化安全监管,落实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政府系统作风明显转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治政府建设有序推进。

    各位代表,奋斗伴随艰辛,经验值得总结。五年的拼搏我们同甘共苦,五年的收获我们倍感欣慰。五年的努力,为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年的实践证明,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狠抓队伍建设,持续转变作风,富民强县才有保证。必须坚持加快发展。只有立足县情实际,抢抓政策机遇,狠抓工作落实,奋力加快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富民强县才有可能。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只有冲破思想禁锢,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富民强县才有希望。必须坚持投资引领。只有千方百计争项目、扩投资,抓招商、优服务,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富民强县才有基础。必须坚持民生为本。只有恪守执政为民理念,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题,富民强县才有依靠。必须坚持维护稳定。只有落实维稳责任,强化安全监管,创新社会治理,富民强县才有保障。

    各位代表,回首“十二五”,我们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持续干旱等困难和挑战,用坚韧和顽强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用勤劳和智慧破解了前进道路上的瓶颈障碍,用拼搏和汗水赢得了加快发展的丰硕成果,“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态势积极向好。这是州委、州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有效监督、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南华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部分企业效益下滑,加快发展的任务艰巨;基础设施与跨越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破解瓶颈制约刻不容缓;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产业优势不明显,发展后劲仍然乏力;支撑发展的保障条件薄弱,投融资、用地等要素制约仍然突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保障民生的任务依然繁重;少数干部思想解放不够,执行能力不强,“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认真加以解决。

    二、主动作为,全力推进“十三五”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未来五年,我县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但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国家和省州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楚南经济带建设,全力推进“五网”建设,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县加快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是我县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和政策机遇叠加期,也是我县抢抓机遇,打牢发展基础,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的深刻变化,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

    根据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南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我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九届十二次、州委八届七次、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及省州发展战略,把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抢抓发展机遇,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战略,按照“一城一轴两环三中心”进行生产力空间布局,巩固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烟草及配套、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培强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特色轻工三大优势产业,突出做大野生菌特色产业,全力打造楚中城市群组团西部增长极、享誉世界的野生菌王国、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上的重要商贸物流中心、云南省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滇中能源产业基地,打造昆大丽黄金旅游线上“绿色、生态、宜居、县强”的菌文化浓郁的精品县城,确保克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把我县建成“天蓝、地绿、水清、民富”的美丽新南华,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主要经济指标方面。根据测算,“十三五”时期我县GDP增长要保持在11%以上,力争达到12%,到“十三五”末接近90亿元,才能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全省全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距。脱贫攻坚任务方面。紧盯目标,突出精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17年,全县2个贫困乡镇、20个贫困行政村、369个贫困自然村、16100多名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增收的目标,全县退出贫困县行列。民生福祉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以上,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治安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建设方面。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重点流域生态良性循环、资源利用更加高效、能耗不断下降、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并保持在65%以上。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创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取得明显成效。深化改革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从以下7个方面突破:

    在提升综合实力上实现突破。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州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招商、上项目、强工业、促消费、活财政,抓住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新的增长潜力,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和政策资金向重点产业集中。努力增加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提升经济实力,力争“十三五”末,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8.1:35.4:36.5,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夯实基础设施上实现突破。全力加快“五网”建设,以农村公路建设为引领,提升改造永景公路南华段,构建外联内通的交通网络。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快城乡供水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的水利综合保障体系,力争“十三五”末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完善供电网络,加快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充分发挥风能、太阳能资源效益。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主动顺应网络时代发展新趋势,“十三五”末全面建成覆盖城乡、高速畅通、接入便捷的互联网。

    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实现突破。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抓实粮烟生产,推进耕地保护提升行动,严守耕地和粮食安全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发展山地牧业,推广生态养殖,确保畜牧产值年均增长7%以上。培强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力争“十三五”末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45户。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电子商务,支持农产品网店建设,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围绕脱贫目标,深入实施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提高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精准度,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1%,“十三五”末分别达42753元和13415元以上。

    在壮大新型工业上实现突破。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园区发展基础。力争“十三五”末园区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均突破百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和18%以上。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人员培训、创业辅导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力争“十三五”末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达20户以上,民营 经 济增 加 值 占 GDP 比 重达50%以上。

    在加快城乡统筹上实现突破。紧紧围绕“一城一轴两环三中心”的布局,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按照“四规合一”原则,逐步形成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健全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提高新农村建管水平。确保“十三五”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0%以上。

    在强化社会保障上实现突破。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五险”、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快乡镇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提升高中办学水平,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补充与优化长效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合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一对夫妇生育两孩政策。加快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提升发展环境上实现突破。加强龙川江、礼舍江、一街河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公共厕所规划建设管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巩固提升治安防控体系“六网”建设,全力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加强特殊人群管控。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积极做好优抚安置和拥军优属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有效防范和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各位代表!“十三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坚信,通过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三五”末,我县的经济实力将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将更加发展,民主法制将更加健全,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

    三、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准确理解中央和省州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宏观经济走向,密切结合我县实际,把目标任务安排得更科学一些,把应对举措想得更周全一些,牢牢把握跨越发展的主动权。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省委九届十二次、州委八届七次、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十三五”基本思路,按照中央和省州县党委的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抢抓发展机遇,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着力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深入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战略,突出“五网”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继续打造“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核桃之乡、中国野生菌美食县”三大品牌,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力争达到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州下达指标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州下达控制指标。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五网建设,狠抓基础改善。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互联网、航空网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完善交通基础。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州政策机遇,提前谋划好“十三五”规划实施项目前期工作。实施66.5公里通村路面硬化工程项目建设,实现通村公路硬化率100%。完成鹅毛树至五街段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提高公路通畅率。积极配合做好楚大高速扩能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楚南一级公路、广大铁路、弥河公路、320国道牛凤龙至天申堂段改造项目建设。继续加大侵占路产路权行为清理整顿工作,加强公路应急保通和救援保障能力。夯实水利基础。加快发展民生水利,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争取水利项目建设资金2亿元,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尽快启动小箐河、黑泥田水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代家箐、草甸发水库等4个在建项目建设。开展城乡供排水和污水处理、抗旱应急、水源地保护等工程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拓展能源基础。充分挖掘利用风能、太阳能资源,加快推进打挂山、瓦窑风电场建设,抓实雨露、五街、石星风电场和草子地“农光互补”发电、桥小并网光伏电场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天申堂风电场、柿子树农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发展现代光伏农业,推进生物质能源及太阳能利用推广工程,力争开发15万千瓦风能发电。稳步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吕合煤业90万吨技改扩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燃气管网建设,合理规划电网及配电设施,实施城网、农网升级改造,构建安全稳定的供电网络。

    (二)围绕转型升级,狠抓产业提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强化园区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政策措施配套,优化服务。进一步提高园区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争取年内新增入园企业4户。培强新型工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户,确保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增长16%以上。深入开展“助保贷”和“惠企贷”工作,继续推进“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扶持中小微企业200户。抓好摩尔农庄生物质能果粒燃料及活性炭、咪依噜蜂胎生物保健食品等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达产。壮大第三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增“四上企业”8户以上,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7亿元以上。加快发展信息化产业,提升中国·南华野生菌信息港影响力,有序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设,深化与苏宁易购、神州买卖提的合作交流,建成10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和100个以上村级服务点。抓好南华特色物流园区建设,发挥野生菌原产地优势,探索建立野生菌基因库和野生菌大数据库。继续抓好咪依噜风情谷提升改造和环境整治,壮大乡村旅游业和野生菌美食业。

    (三)围绕财税增收,狠抓投资引资。树牢“发展靠投入,投入靠项目,项目靠招商”的理念,努力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确保投资及财税收入稳步增长。抓实财税金融。用好用活政策,加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培育力度,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做到应收尽收。强化考核力度,努力争取中央、省、州的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大力推行PPP合作模式,在用地、资金、征地拆迁等方面优先保障投资规模大、支撑能力强的重点项目,继续争取和撬动金融机构、民间资本支持项目建设,使项目要素保障更加充分。落实好国家和省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总结专项基金建设项目融资经验,继续策划包装项目申报融资贷款。切实深化政银企合作,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项目推进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 抓紧项目推进。安排前期工作经费1000万元,计划实施重点支撑项目135个以上。加强与国家和省州对口部门的汇报衔接,争取项目资金8亿元以上。加大跟踪协调和督办力度,实行定期调度,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快速推进营造良好环境。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安友农庄、奇济康花椒庄园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2016年农村危房改造、龙城花园二期、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建设,确保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突破69亿元。抓牢招商引资。安排招商引资工作经费150万元,采取“点对点”“小分队”等精准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功率,着力引进一批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特色产业。狠抓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重点抓好光伏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仿古琉璃瓦生产线等签约项目的落地服务工作,确保实现州外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

    (四)围绕促农增收,狠抓现代农业。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特色农业。强化基本农田保护,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稳步推进滇中粮仓、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38万亩,稳定粮食产量。加快转变烟叶生产方式,新建密集型烤房535座,确保完成7.76万亩烤烟种植和1036.5万公斤烟叶收购任务。新植核桃4.5万亩、花椒2万亩;种植马铃薯6万亩、萝卜6.5万亩、魔芋1.6万亩、商品蔬菜0.5万亩,实现产值4亿元;种植中草药3.1万亩,力争产值突破1亿元;继续实施封山育菌,提高野生菌产量,力争产值突破4.5亿元;实施水稻、玉米高产创建9万亩以上,积极推进雨露冬枣和兔街茶叶等产业发展步伐;改良畜禽品种,扩大规模养殖,发展现代畜牧业,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强化基地建设。抓住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与我县签订“十三五”校县合作协议的机遇,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广“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等运行模式,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形成10个乡镇各具特色、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推进“互联网+农特产品”行动计划,鼓励电商企业参与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产销衔接,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生态农业。推广科技利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继续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健全农产品营销体系,鼓励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注重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强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结合光伏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耕地质量建设,积极探索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服务业相结合的农业发展新路子。

    (五)围绕脱贫攻坚,狠抓精准扶贫。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夺取脱贫摘帽任务新胜利。预算安排扶贫资金1000万元,一般公用经费压缩5%,争取扶贫资金2.2亿元以上。实施精准扶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坚持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与片区开发紧密结合、与生态保护并重、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聚焦16个到村到户,落实8个精准,认真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确保年内6000人脱贫、1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6个贫困行政村出列。合力推进脱贫。坚持党政主抓、部门联动,县负总责、乡镇落实,形成纵向强势推动、横向协同推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年内完成一街扶贫整乡推进项目,实施马街扶贫整乡推进、6个行政村和20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等项目建设;整合美丽乡村、特色民居、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资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984户3645人,尽快启动一街平掌、马街波罗两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建设。积极争取定点帮扶单位支持,充分调动驻村帮扶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定点扶贫。落实脱贫责任。按照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和时序安排,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抓好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扎实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完善县、乡、村、组四级抓扶贫的工作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合力攻坚的工作氛围。强化考核督促,建立脱贫攻坚月报告和月督查制度。加强资金监管,实行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确保安全高效,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第一战。

    (六)围绕民生改善,狠抓社会事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注重保障民生,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争取列为国家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不断扩大“五大保险”参保覆盖面,强化服务保障,改进社会救助工作,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逐步改善养老服务条件。做好双拥优抚工作,关爱特殊困难群众,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做优初中教育,做强高中教育。稳步推进“改薄”工程和龙川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逐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建立城区学校帮扶山区学校常态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相关政策,促进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收入分配和教师流动机制。加快发展卫计事业。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重大疾病和医患纠纷防控机制,加快推进县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争取年内投入使用,提升改造3个乡镇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不断改善医疗条件。严格执行国家计生政策,实施优生促进、光明工程和妇幼健康计划。继续做好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儿童营养改善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提升文体惠民水平。启动县工人文化宫项目建设,完成县体育馆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建农村文体活动设施35个,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综合素质。

    (七)围绕城乡统筹,狠抓规划建管。坚持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确保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统筹城乡规划。树立绿色、现代理念,突出民族文化特色、自然地理风貌,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地下地面空间三位一体,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规划,不断完善规划体系。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棚户区改造、园林城市、海绵城市等统筹规划。积极探索“多规合一”,形成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城镇体系,实现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全覆盖。统筹城乡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把棚户区改造放在民生工作的突出位置,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641户,启动实施6条市政道路及配套污水管网等市政工程,争取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新型城镇化等项目建设上取得实质性推进。整合项目资金,规划建设美丽乡村10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2340户。加快推进雨露乡现代农业小镇和沙桥特色旅游小镇、红土坡特色商贸物流小镇建设。统筹城乡管理。扎实推进“四创”活动,强化城区环境综合治理,抓好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建设,整合城市管理执法力量,坚决整治违法建设、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堆乱倒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园林绿化和环卫管理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强化城市公用设施管理维护,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继续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3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垃圾处理设施700个,不断提高污水、垃圾收集率和处理率,建设美丽宜居的现代新农村。

    (八)围绕生态保护,狠抓综合治理。坚持生态立县、环境优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加快生态建设。启动实施《生态县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争取县城污水收集率达90%、处理率达88%以上。合理调整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利用林地资源,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87.58万亩,退耕还林1万亩。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砷渣处置、龙川江河道县城段治理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环境监察力度,建立健全污染监控监测和防治体系,强力推进工业污染源、农村面源污染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面整治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严厉打击盗砍滥伐、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加强重点水源地保护管理,继续开展龙川江、一街河等河道治理,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严守生态红线,坚守环保底线,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监管力度,确保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引导企业加快低碳技术改造,争取实施一批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九)围绕社会和谐,狠抓安全维稳。始终把安全维稳作为第一责任,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法治人文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启动“七·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县工作。坚持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完善“三调解”对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强化分析研判和责任追究,教育引导群众依法依规上访,加大对缠访闹访人员和以访压法、以访谋利行为的现场处置和打击力度。完善新闻舆论引导、监管和应对措施,提高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和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推行举报奖励办法,强化行业场所实名制管理,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加强反恐工作,加大公安武警联勤巡逻力度,努力实现打击犯罪精准化,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狠抓安全生产。全方位加强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机制,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强化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监管,巩固煤炭生产经营秩序整治成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提高饮食用药安全。认真做好地震、气象、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以居住安全、出行平安和人民满意为目标,开展“安全乡村”“安全社区”“安全保障型企业”创建活动,夯实安全基层基础,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

    四、务实勤政,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执行能力,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坚持高效理政凝聚民力。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州和县委全会精神,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政府工作的思路、促进落实的措施和指导发展的本领。在工作谋划上讲科学、重长远、不片面,在工作推动上讲过程、重细节、不盲目,在工作落实上讲到位、重实效、不务虚。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多做惠民生、保平安的好事,真正把民力凝聚到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上来。

    (二)坚持务实勤政顺应民愿。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改善服务环境,以工作成效取信于民。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的责任追究。坚持一线工作法,以真抓实干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不断完善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做到奖惩分明,确保高效运转。

    (三)坚持为民执政汇聚民智。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重视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等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加快建立常态化的监管制度,推动政府管理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逐步实现“审管分离”。加大调查研究力度,认真落实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全面加强县乡村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建设,营造便捷规范的服务环境,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坚持依法行政取信民意。扎实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使政府职责更加清晰科学,权力运行更加依法规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等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和社会公众、媒体舆论监督。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大跟踪问效和纠风力度。

    (五)坚持廉洁从政赢得民心。巩固“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履行“一岗双责”。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印刻在心,落实于行。健全廉政监督机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规范工程招投标,加强对投资项目、专项资金、行政执法的监督和管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大力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始终做到勤勉尽责,秉公用权。加强预算管理,坚持勤俭办事,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各位代表! 敢于负责,才能尽职担当;真抓实干,才能富民强县。让我们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改革创新,团结拼搏,开拓奋进,为促进南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