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  引  号:11532324015173465N-/2021-08181201 公文目录:县政府工作报告 发文机关:南华县政府办 成文日期:2024年02月18日 发文字号: 主  题  词: 标      题:南华县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23日

南华县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26日在南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长  刘文跃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研判,担当务实,抢抓楚南经济带建设的良好机遇,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战略,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

      据初步统计,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2.64%。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53541万元,增长20.7%,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38624万元,增长20.3%;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5478万元,增长27.9%。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2.4亿元,增长34.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亿元,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664元,增长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776元,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州下达指标内。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0.9亿元和27.3亿元,比年初增长16.2%和14.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0.6亿元,比年初增长20.8%。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已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一)产业结构日益优化

      加快结构调整,培育集群,做大总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三次产业由35.2∶31.6∶33.2优化为33.5∶32.8∶33.7。农特产业增产增效。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亿元,增长10.1%。粮食总产量达11.99万吨,增长2.3%;收购烟叶1119.5万公斤,实现产值3.02亿元,烟农户均收入17120元。新植核桃6.34万亩、花椒2.61万亩,马铃薯、萝卜、核桃、野生菌产值分别达1.3亿元、1.14亿元、2.13亿元和3.97亿元,农业龙头企业达32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132个,4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生态农业品牌进一步提升。工业支撑作用凸显。出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办法,强化协调服务,加强要素保障,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95亿元、增加值8.29亿元,分别增长30%和28.6%,工业占GDP的比重达25.7%。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融资3.1亿元。完善民营经济考核奖励机制,首次兑现考核奖励资金116.3万元;培育“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106户,兑现补助资金318万元。吕合煤业年产90万吨技改扩建、鑫业公司年产10万米螺旋管生产线等项目进展顺利。培育和扶持林化工产业,松香、松节油、木塑系列产品产值突破7.59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实现产值4.2亿元。茂生生物、安友畜牧、高原绿色食品3家公司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第三产业日趋繁荣。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着力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构建网上销售平台,创建国内首家野生菌信息平台——中国·南华野生菌信息港,并于6月3日由省政府新闻办牵头在昆明发布上线运行。依托工业信息化平台,联合招商银行昆明分行在我县召开跨境电商融资推介会,成为全省首家跨境电商交易融资结算平台。充分发挥野生菌餐饮名店效应,授予深圳20家餐饮企业“南华野生菌食材专供餐饮名店”称号,提升南华野生菌知名度。促进产品出口创汇,外贸进出口总额达972万美元,增长120.9%。咪依噜风情谷接待中心、菌王巢旅游中转站建成投入使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接待游客13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8亿元,分别增长10.7%和31%。滨河园农贸市场、野生菌交易市场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区商业网点及专业市场布局不断完善,金融、保险、通讯、汽车、家政等服务业健康发展。

     (二)投资拉动明显增强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园区实力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750万元,争取项目资金7.98亿元,涉及我县的州“3个30”和“产业建设年”项目,完成投资19.15亿元。龙川江河道县城段治理等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完成投资12.4亿元;打挂山风电场、2014年农网升级改造等102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22.3亿元;小箐河中型水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24个前期项目进展顺利。园区实力不断提升。投资5000万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厂房3.9万平方米,“一园三片区”格局初步形成,争创省级工业园区,组建县工业投资公司,园区承载能力全面提升。中信塑木年产2万吨木塑系列产品、恒麟建材蒸压砖等一批项目成为新的工业支撑,茂森公司整体搬迁技改、德源公司魔芋产品生产线等项目有序推进。年内新增入园企业6户,达39户。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14亿元、销售收入35.89亿元,分别增长29.7%和33.4%。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安排考核奖励及工作经费150万元,采取“点对点招商”、“小分队招商”等精准招商方式,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效率和水平。突出县情特点,加快职业教育培训发展步伐,大胆尝试PPP模式,与福建雨润集团合作,建设劳务输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抢抓展会、平台、网络等机遇开展多领域招商,组团外出招商,成功签约招商项目15个。招商引资实现州外到位资金37.55亿元,增长49.5%。

     (三)设施条件持续改善

      加快城镇、交通、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础不断夯实,发展条件日趋完善。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与东南大学合作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改,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全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2亿元,实施城市重点项目15个。东兴路、龙泉路、龙川路二期、北城路二期等市政路网全面完工,新增城市道路6公里。党政机关“7·09”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馨安小区等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市民广场、县城第二水厂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棚户区改造工作有序推进,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县城建成区面积达7.7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0.27%,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农村基础日趋改善。投资12亿元,完成羊成小(一)型水库、高效节水重点县、9件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新建小水窖12610个,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0.3万亩,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78件,解决1.1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整合投入资金1.48亿元,完成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项目1个,整村推进项目31个,减少贫困人口6400人。投资9185万元,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22个,改造中低产田地7.39万亩。投资3.3亿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96个,完成通乡油路23公里、乡村道路硬化154.8公里,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和通达率分别达72%和100%。民生工程稳步推进。投资6900万元,实施教育基础设施项目104个,新建和改造维修校舍65045平方米,思源实验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县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改扩建乡镇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4个,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快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工作,启动县档案馆和图书馆建设,改造提升乡镇文化站3个,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6个。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1100户,建成保障性住房1308套,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河牛公路路面硬化、王红公路通乡油路建设项目全面完工,开通雨露、徐营、沙桥3条公交班线,城乡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四)社会保障更加有力

      加快民生改善步伐,全面落实25件惠民实事,坚持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5.4%。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兑付各种惠农补贴7642万元、“五大保险”金9290.2万元,补偿新农合资金8198.7万元,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等补助金4446.4万元,创业担保贷款4114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860人。发放寄宿制和贫困学生生活补助2424.8万元,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补助公用经费2672.6万元。兑现计划生育“奖优免补”和独生子女保健费526.7万元。县社会福利中心,五街中村、龙川海子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相继建成投入使用,老年人服务环境不断改善。公共服务更加均等。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教育工作先进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5.3%,初高中教育稳步发展,中考总评成绩位居全州第一,高考上线率达98.9%,出台初中教学质量奖励办法,兑现教学质量奖励资金51.7万元,职业教育不断优化。县人民医院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县乡医疗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防艾工作连续三年被州人民政府考评为一等奖,妇幼健康计划、优生促进工程全面实施,人口计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出台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办法,设立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明确村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监管体系不断健全。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稳步实施。出版发行《南华美》丛书,认真落实村级文化辅导员补助,举办县级机关职工运动会、第二届村级文艺队汇演暨体育队竞赛,群众性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人居环境日益改善。编制完成生态县建设规划,稳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3.7%。启动实施两旗海综合治理项目,铺设城市排污管网3792米,加快推进商住小区及东小河雨污分流工程。深入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城市管理更加规范。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25.78%,城区污水处理率和城镇垃圾处理率分别达90%和95%。加快推进4个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发展环境明显改善。龙川镇岔河村被评为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小岔河村被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五)行政效能全面提升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工作作风持续转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府公信力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坚决反对“四风”,严格公务接待和公务用车管理,会议、文件得到有效压缩,“三公”经费实现只减不增。积极开展监察、审计工作,加大纠风治乱力度,加强对重点项目和机关干部的督查问责,突出抓好政风行风热线、涉农收费监测,推诿扯皮、大操大办等不正之风得到遏制。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建立县人民政府重点工作定期报告和通报制度,认真落实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重要决策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县政协协商,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28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建成投入使用,办结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19.3万件,办结率达99%,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维稳责任全面落实。健全维稳长效机制,开通县乡视频接访系统,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渠道,坚持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依法打击医闹和非正常上访,积极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加强治安防控,组建应急武装处突单元,严打违法犯罪行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居全州第2名、全省第27名。巩固提升煤炭生产经营秩序整治成果,煤炭转型升级有序推进,依法关闭年产9万吨以下矿井1对。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六·五”普法全面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在全州率先完成10个乡镇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再次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县”。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值得总结,问题更需重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优势不明显,市场主体培育水平低,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估计不足;工业品价格下降,要素成本上升,煤炭企业停产整顿,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支撑因素不够有力;税收增长放缓,偿债压力较大,信贷支持不畅,保民生、促发展任务仍然繁重;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维护稳定压力大,安全生产责任更加艰巨;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的问题在少数部门和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将正视问题,主动作为,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依法治县的开局之年,也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对收官“十二五”,开篇“十三五”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州县党委的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依法执政,突出改革创新,强化规划引领,抢抓发展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壮大野生菌王国、中国核桃之乡、生态美食城三大品牌实力,忠诚干净,实干担当,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州下达的指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州下达控制指标;城镇化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今年要着力抓好6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夯实基础改善发展条件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内力、借外力、增活力,加快农业、交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加强农业基础。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加大项目争取实施力度,加快“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完成3件小(一)型、12件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建设一街、罗武庄抗旱应急供水工程,加快推进高效节水重点县项目建设,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76件,解决1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实施龙川镇上庄科片区综合开发,红土坡镇明么、簪花土地治理等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地4.5万亩。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启动实施礼舍江流域南华片区综合发展规划项目,加快一街乡扶贫整乡推进项目建设步伐,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5个,发放扶贫到户贷款5000万元,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善交通基础。启动320国道牛凤龙至天申堂段改造提升工程。继续做好广大铁路扩能改造、楚南一级公路建设征地拆迁和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对南景线鹅毛树至羊槽山公路进行提升改造,硬化通村路面164公里。争取实施20户以上自然村通路项目16个,提高乡村公路硬化率和通路率。规范城乡客运市场,优化城乡交通出行条件,提高运输保障能力。加快城乡建设。认真做好旧城核心区和其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引导土地集约、产业聚集和人口集中,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启动实施北城路三期、海龙路二期等9条城市路网项目建设,配套完善县城公共服务设施,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快县城供排水管网改造、乡镇“一水两污”项目建设,新建城区截污管网9.6公里,逐步实现“城市做强、集镇做特、乡村做美”目标,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

     (二)培强产业提升经济实力

      坚持把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载体,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第三产业,努力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加快发展特色农业。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37万亩。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实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9万亩。加快烟叶生产方式转变,完成7.38万亩烤烟种植和1092.5万公斤烟叶收购任务。围绕“项目跟着产业走”的思路,整合项目资金,安排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及奖励资金500万元,种植核桃6.05万亩、花椒3.24万亩、马铃薯6万亩、萝卜6.5万亩,不断提升“中国核桃之乡”、“五街洋芋”、“天申堂萝卜”的品牌影响力。新增封山育菌5万亩,种植中药材3万亩,不断扩大林下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争取列入全省30个林下经济示范县。以健康养生旅游为重点,加快现代农庄建设,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企业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加快发展山地牧业,力争畜牧业产值突破11亿元。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和市场变化,强化工业企业运行监测,落实优惠政策,发展壮大啤酒、能源、松香、野生菌等支柱产业。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继续推进“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加大对企业帮扶力度,确保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力争实现产值4.5亿元。开展老红山片区“中国·南华野生菌产业园区”《控规》编制,对河牛线环线产业示范区进行规划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发挥县工业投资公司作用,加快完善园区公共服务设施。抓好茂森公司整体搬迁技改、摩尔农庄碳化技改、德源公司魔芋产品生产、华香源桉叶素精炼等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达产。争取年内新增入园企业4户,园区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突破42亿元、37亿元和9亿元。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通道经济和现代物流业。不断提升中国·南华野生菌信息港影响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培训力度,以拓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网络服务为重点,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交易融资结算,提高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无公害、绿色食品原产地优势,培育餐饮名店,发展连锁经营,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扩大生态美食宣传和带动效应。加快推进咪依噜风情街建设,争取实施沙桥古镇、毛板桥自驾游营地项目,挖掘和整合县内景区景点线路,推进健康旅游、养生庄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力争年内旅游总收入突破6.8亿元。鼓励支持小微金融发展,提高贷款投放能力,促进邮政、通讯、保险业务总量不断扩张,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力争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4.8亿元。

      (三)做实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以项目扩投资、带产业、促发展。着眼全局谋项目。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超前谋划重点项目106个,计划完成投资53亿元。重点抓好楚南经济带南华片区,工业园区老红山片区、沙桥片区,小箐河中型水库,天申堂风电场等项目争取工作。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750万元,做实做细储备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州项目库。完善项目资金争取考评办法,严格考核奖惩,力争全年争取上级项目资金8亿元以上。创新机制引项目。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策划推介工作,广泛开展“点对点招商”、“小分队招商”活动,注重发挥企业、“商会”和“协会”在招商中的主体和桥梁作用,提升招商工作成效。积极搭建招商载体和平台,以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业、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商贸物流等领域为重点,努力引进和实施一批投资大、带动强、后劲足、效益好的项目,力争全年引进州外到位资金39亿元。强化措施建项目。加大对民生改善、城乡统筹、转型升级、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投资强度,进一步优化政府投资,扩大民间投资,引进县外投资,充分激发社会投资积极性,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和贡献率。坚持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制度,着力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突出问题,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大土地报批和供给力度,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拓展政府性项目资金筹措渠道,加强银企协调,多渠道帮助项目业主解决融资困难。加快推进县医院整体搬迁、打挂山风电场、天然气利用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瓦窑风电场、代家箐小(一)型水库等项目建设。确保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亿元。

     (四)狠抓建管优化人居环境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面提升城乡建管水平。拓展中心城区。坚持规划引领,围绕楚南经济带发展总体布局,不断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做好土地、林地、城市等规划的衔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应对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促进房地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启动龙川江生态河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两旗海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加大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带动周边地区开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城市扩容提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坚持建管并重。积极开展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平安县城、生态县城“四创”活动,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改善县城环境。全面推广环卫管理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强化城市公用设施管理维护。加强城市管理,加大县城道路、交通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严肃查处“未批先建、少批多建、不批就建”的违法违规行为,扎实推进“交通治堵、城市治乱”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管用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实施生态县建设规划,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快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围绕“天蓝、地绿、水清、民富”的建设目标,打造昆楚大线上“绿色、生态、宜居、县强”的精品县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镇功能互补、空间布局优化、产业配套协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引导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快财源培植。坚持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村组的投入力度,增强农村自我积累和持续发展能力。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实施美丽乡村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70个,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州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扶贫开发政策,实施精准扶贫,增强群众致富能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农业人口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同步协调发展。

     (五)重视民生增进群众福祉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强化民生保障。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更加注重保障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多办惠民实事好事。加快推进与福建雨润集团合作建设的劳务输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项目,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和水平,多渠道开发,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000个,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000人以上。切实做好加载金融功能社会保障卡发行工作,不断扩大“五大保险”参保覆盖面,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及各类定期补助,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加大老年人服务保障力度,争取实施3个以上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改善老年人服务环境。新建保障性住房250套,改造棚户区480户、农村危房1000户,不断提升住房保障能力。推进以煤代柴烘烤烟叶工作,促进烤烟经济与林业生态经济和谐发展。完善公共服务。认真组织实施教育“改薄”和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龙川镇、五街镇中心幼儿园,南华一中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培训和流动机制,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切实调动教师积极性。加强与省内外名校交流合作,探索办学新模式,切实抓好学前教育和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推进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提升改造2个乡镇卫生院、14个村卫生室,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基础条件。扎实推进优生促进工程,抓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严格执行“单独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行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切实做好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爱国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加大全国儿童纲要示范县和“妇女儿童之家”建设,全面推进妇女儿童工作。繁荣文化事业。尽快启动县体育馆建设,扎实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创建工作,建成村级文体活动场所20个,持续开展村级文艺队汇演暨体育队竞赛等文体活动,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切实抓好网络管理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科技创新及科学普及,提高科技贡献率。支持人民团体、社会服务、中介组织等开展工作,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六)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努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困难问题,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强民主法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履行政府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规划,不断增强各级干部的法治意识,营造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坚持县人民政府重点工作定期报告和通报制度,实行重大事项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公开听证、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决定,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事务公开,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管和制约,不断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政府工作民主化、法制化和规范化进程。强化安全监管。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认真贯彻落实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严守安全生产红线,实施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强化监督和管理,扎实推进重点领域、高危行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持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及时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巩固煤炭生产经营秩序整治成果,抓好煤炭转型升级工作,有效防范和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积极探索协会监管模式,加大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队伍建设,落实物资储备,不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创新社会治理。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凡人善举,增加社会正能量,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健全完善“四级联动排查”和“三调解”对接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加大排查调处力度,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巩固提升“六网”建设,认真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全力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切实加强特殊人群管控,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全面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积极做好优抚安置和拥军优属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敬业和担当就是实干。新的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新的使命和任务,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干好每一天,干好每一月,就能干好2015年。

     (一)科学施政,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转变,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坚持政府集中学习制度,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健全考核机制,准确考核评价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的成效,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任务。全面深化各项领域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牢固树立依宪执政、依法行政理念,坚持用法治思维履行好政府职能,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化政务公开,逐步建立“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做到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三)为民执政,提高服务水平。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及时帮助解决群众困难问题。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的服务和监管,逐步实现“审管分离”。全面加强县乡村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建设,营造便捷规范的服务环境,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务实勤政,改进工作作风。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学党章、学准则、学条例”专题集中教育活动成果,认真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持续反对“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改进文风会风,严控会议和文件数量。坚持勤俭办事,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管理规定,积极推进公车改革,严控“三公”经费,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认真落实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办法,加大对“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的整治力度,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五)廉洁从政,提升政府形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围绕“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廉洁政治建设目标,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系建设,构建统一规范的交易平台,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始终做到勤勉尽责,秉公用权。

      各位代表!梦想承载希望,实干成就事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县人民,胸怀中国梦,积聚正能量,尽心尽力,善谋善为,敢于担当,锐意进取,谱写建设美丽南华新篇章!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