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  引  号:11532324015173465N-/2024-0812001 公文目录:开放经济 发文机关:南华县政府办 成文日期:2024年04月12日 发文字号: 主  题  词: 标      题:南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开放经济节选)》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2日

南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开放经济节选)》



节选自南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六篇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主动服务融入国际大通道建设,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打造开放新高地。

第一章 主动服务融入国际大通道建设

立足南华地处“一带一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陆路开放大通道和昆明—楚雄—大理—瑞丽发展主轴上的重要节点,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省州重大发展战略,建设出滇入川昆明向西的重要枢纽,拓展更大发展空间,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第一节 建设重要节点商贸物流枢纽

依托高铁、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过境优势,推动通用机场项目建设,构建“东连西融、南达北通”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以楚雄建设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的“四中心”为契机,科学合理规划物流网络体系,加强与周边地区经贸合作,构建优势互补、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打造立足楚雄、连接滇中城市群与滇西、滇南和面向“两廊”的重要节点性商贸物流枢纽。开展科技领域交流合作,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第二节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促进和保障外贸、外资、对外投资、内贸、物流、开放平台等领域政策,健全服务体系。扩大货物贸易规模,增加特色农业商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支持发展外商投资总部经济。加强内外结合的商品市场建设,打造新型现代化市场交易平台,推动内外贸易协同发展。支持企业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博览会、广交会、南博会等重点会展,扩大经贸合作,拓展国际经贸合作空间。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提质增效行动,促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各种模式协同发展,提高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积极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外贸龙头企业,增强外贸发展活力。

第三节 打造对外开放支撑平台

积极推动楚南经济带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云南国际食用菌交易中心、野生菌小镇建设,做强以野生菌为主的外贸产业集群,大力引进出口导向型新项目,推动现有外贸企业增资扩产,提高产能,扩大出口。加快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业,培育新材料和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快楚雄国家高新区南华托管区特色产业园、老高坝产业聚集区、老红山产业聚集区建设,完善支持园区发展的政策体系,打造开发运营、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平台和外向型经济枢纽,努力实现园区转型升级,成为带动区域性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第二章 加快发展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

第一节 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州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发挥生态、区位、文化、资源等优势,以南华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增强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开放发展。壮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业,培育新材料和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快现代商贸物流、信息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开放发展,促进旅游文化、健康养老、体育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发展外向型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业。

第二节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

坚持发展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按照主攻优势、提升传统、转型优先原则,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制度。立足南华丰富矿产、优质农产品、天然温泉、生态资源和产业基础的比较优势,从“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需求出发,科学谋划充实完善招商项目库。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定期带队“走出去”开展专题推介和定向招商。开展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建立中介招商奖励机制,以促进项目加快落地投产。发挥园区招商载体作用,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全面增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引导转移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第三章 聚焦打好“三张牌”

第一节 打好“绿色食品牌”

依托“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核桃之乡”品牌影响力和良好基础,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大力发展以野生菌加工、核桃油和果仁综合加工、果蔬精深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形成配套完善的农业物流全产业链,打造区域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利用“农超”对接、直销专卖、订单营销、网络营销、农产品会展、观光农业和知识营销等渠道,推动特色农产品“小生产”与全国“大市场”有效融合,把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第二节 打好“绿色能源牌”

按照“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原则,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大企业,大力发展以煤炭、风能、光伏等能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推动高产出、高效益项目及相关下游加工企业、材料配套企业的招商,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滇中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

第三节 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依托优质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抓住云南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契机,大力引进社会资本深度参与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以康养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为重点,培育“旅游+医养”“旅游+农业”“旅游+运动”等新业态。开展康养文化旅游度假综合体建设、旅游景区开发、保健食品(药品)研发生产、医养医美综合体建设、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发,做好全域旅游大文章,打造高品质健康生活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