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索引号53232400500010000
目 录
一、南华县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二、南华县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附表
附表目录如下:
附表1 南华县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表
附表2 南华县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表
附表3 南华县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表
附表4 南华县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表
附表5 南华县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表
附表6 南华县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预算表
附表7 南华县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预算表
附表8 南华县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预算表
三、南华县2024年政府预算公开(附表)
附表目录如下:
附表1-12024年南华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表
附表1-22024年南华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
附表1-32024年南华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表
附表1-42024年南华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公开到项级)
附表1-52024年南华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预算经济分类表(基本支出)
附表1-62024年南华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州、市对下转移支付项目)
附表1-72024年南华县分地区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
附表1-82024年南华县本级“三公”经费预算财政拨款情况统计表
附表2-12024年南华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表
附表2-22024年南华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附表2-3 2024年南华县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表
附表2-4 2024年南华县县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公开到项级)
附表2-5 2024年南华县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表(州、市对下转移支付)
附表3-12024年南华县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情况表
附表3-2 2024年南华县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情况表
附表3-32024年南华县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情况表
附表3-42024年南华县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情况表(公开到项级)
附表3-52024年南华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表(分地区)
附表3-62024年南华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表(分项目)
附表4-12024年南华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情况表
附表4-2 2024年南华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情况表
附表4-32024年南华县县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情况表
附表4-42024年南华县县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情况表
附表5-1南华县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余额预算情况表
附表5-2南华县2023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情况表
附表5-3南华县县本级2023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情况表
附表5-4 南华县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情况表
附件5-5 南华县县本级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情况表
附表5-6 南华县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及还本付息情况表
附表5-7南华县2024年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附表5-8南华县2024年年初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表
附表6-12024年南华县县级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绩效目标表
附表6-2重点工作情况解释说明汇总表
四、南华县2023年预算绩效公开情况说明
五、南华县2024年政府性债务举债计划说明
六、南华县2024年“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七、南华县2024年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八、南华县2024年涉及空表公开内容说明
南华县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书面)
—2024年1月17日在南华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南华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南华县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下,全县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的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严格执行县人大审查批准的财政预算,全力克服收入的严峻形势和支出的巨大压力,狠抓“稳收支保三保防风险守底线”专项行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力有效保障民生支出;努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持续深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有效发挥财政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作用,全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9,637万元,受政策调整,精准优化收入结构,退库非税收入9,843万元后实现收入49,794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9,67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11,834万元的103.7%,同比增长5.8%,位居全州第一。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794万元,转移性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返还性收入)193,177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984万元,债务(转贷)收入56,540万元,调入资金2,003万元(其中:由国有资本经营调入资金3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入资金400万元,财政专户调入资金1600万元),收入总计309,49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9,670万元,转移性支出(上解支出)5,621万元,债务还本支出57,593万元,支出总计282,884万元。收支相抵,一般公共预算年终结余26,614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累计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8,31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25,275万元的72.5%。全县累计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4,79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26,410万元的131.73%。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8,315万元,转移性收入(上级补助收入)2,556万元,上年结余收入5,508万元,债券转贷收入34,000万元,收入总计60,37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4,792万元,上解支出3,640万元,调出资金4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0,000万元,支出总计58,832万元。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年终结余1,547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54,86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55,100万元的99.6%。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50,68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50,935万元的99.5%。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平衡情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54,865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6,930万元,收入总计91,795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50,685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41,110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累计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2万元的150%。累计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7万元的100%。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万元,收入总计1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7万元,调出资金3万元,支出总计1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收支平衡。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政府性基金收支、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及平衡情况详见附表。
上述报告数字均为县内决算汇总数,待州财政局批复我县2023年度决算后,部分数据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23年财政工作回顾
(一)突出发展要务,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一是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快享。不折不扣落实组合式退税和“降、缓、返、补”等一揽子纾困惠企政策,2023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8,877万元,让“真金白银”更快更准直达市场主体,降低企业成本,全力支持稳定预期、助企纾困,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和可持续性。二是积极发挥直达资金惠企利民作用。对直达资金项目实行动态监控管理,2023年56,095万元直达资金全部按规定用途精准发放到位,充分发挥了直达资金“一竿子插到底”稳就业保民生的作用。三是积极发挥债券资金撬动作用。聚焦“十四五”规划和县委县政府“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债券资金的“撬动作用”,持续推动南华县乡村振兴示范园项目、毛板桥水库生态综合治理与清淤增效工程项目、南华野生菌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南华县物流集散中心建设项目、楚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华拓展区建设项目的实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发展。
(二)拓宽收入来源,攻坚克难汇聚财力
一是强化税费收入征管。紧紧围绕收入目标,加强收入执行调度和重点税源行业动态分析,做到常规税源和重点税源齐抓共管,深入挖掘增收潜力,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新出台的增值税留抵退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又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多策并用向上争资。抓住中央及省州政策机遇,紧盯全县中心工作,坚持把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作为增强财力、缓解收支矛盾的重要措施,印发了《南华县2023年“稳收支保三保防风险守底线”向上争资专项行动方案》,激发各部门向上争取资金的积极性,年内共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19.3亿元,为我县重点工作推进和收支平衡提供财力保障。三是多措并举盘活闲置资源。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整合发展要素精准招商,成功引进云南飞象精酿科技有限公司、汇诚置业有限公司,盘活原云南澜沧江酒业集团楚雄有限公司闲置资产,促进我县啤酒产业和房地产的发展,把“沉睡资源”转化为资本资金、转化为新兴产业、转化为发展优势,盘活国有资产实现收入16,275.34万元,净收益1,500余万元,通过缴纳土地出让金及各项税费,实现财政增收6,509万元;以化解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为契机,盘活保障性住房商铺61间、办公楼宇4幢、闲置土地6宗,评估价值约为10,990万元。
(三)兜牢“基层”三保,推动民生政策落实
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根据中央、省州关于保“三保”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三保”主体责任,树立“三保”优先意识,牢牢守住“三保”底线,2023年保“三保”支出共计107,71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11,400万元的96.7%,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29,293万元,保工资支出75,673万元,保运转支出2,746万元。二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年教育支出37,029万元,进一步保障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支持教育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三是筑牢社会保障体系。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927万元,持续完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落实临时救助、特困帮扶、抚恤等托底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四是夯实卫生健康基础。全年卫生健康支出18,524万元,用于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提标、公立医院提升、基层卫生院提质等项目,提升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水平。五是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全年农林水支出53,009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六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为抓手,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守护绿水青山,共拨付污染防治、节能环保等相关资金11,451万元,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七是推动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全县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619万元,做好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科学技术支出1,481万元,支持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创新驱动发展。2023年,民生支出180,029万元,比上年同期数166,727万元增支13,302万元,同比增长8%,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2%。
(四)加强债务管理,守牢债务风险底线
一是坚持底线思维。将防控政府债务风险摆在当前最突出的重要位置,坚持力度不减、方向不变、关口前移,扎实有效开展债务风险防控系列工作,按照债券还本付息提醒机制,积极做好资金筹集,按时足额还本付息。全年累计化解政府债务和其他欠款119,617.22万元,其中:化解政府隐性债务本金9,399.16万元,完成州级下达2023年化解隐性债务9,300万元目标的101.07%。二是竭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坚持全县“一盘棋”思想,成立南华县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机制,下设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风险、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清理盘活资产资源等7个专班。通过积极争取中央再融资债券43,200万元,充分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资源、特许经营权、压减一般性支出、单位自有资金偿还、审计核减等多种方式,“砸锅卖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偿还政府拖欠企业账款90,235万元。三是加强债券资金监管。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通过事前绩效评估、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管理等环节,对专项债券的发行和管理使用实行全流程动态监测,不断提升债券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切实发挥好债券资金稳投资、扩需求、补短板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推进深化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一是持续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健全部门预算项目库建设,不断强化预算执行,硬化预算约束,细化预算编制,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稳步推进预算管理系统化、智能化、信息化。围绕南华县“十四五”规划和县委、县政府重点支出要求,编制三年中期财政规划,将财政预算安排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有机衔接。二是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持续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对绩效运行和预算执行实行“双监控”,对县级部门预算项目进行入库评审和项目绩效目标审核,对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估和绩效评价,健全完善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机制,绩效结果逐渐成为完善政策、安排预算、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持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严格落实“财税库银”联系制度,强化与税务部门、银行的沟通协作,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建立了“预算单位审核、业务股室初审、国库经办岗位复核、国库稽核岗终审”的四岗审核机制,切实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四是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制定印发了《南华县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切实加强国资监管,健全完善国有企业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管理运行。积极在“化债、转型、求效”上下功夫,实施以“投”为引领,以“建”为依托,以“产”为支撑,投建双驱、产融结合的发展战略,突出投资引领,发挥国有资本乘数效应来解决最主要的债务,做大最核心的资产,培植最有潜力的产业,企业更具有活力、竞争力和产业发展带动力。
(六)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资金监督管理
一是深入推进“清廉南华”建设。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印发《南华县财政局关于印发南华县深入开展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具体工作措施的通知》,围绕37项具体工作措施和清单,全面开展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及时督促整改发现问题,切实提高单位财政资金管理水平,规范资金运行,构建风清气正的理财管财用财环境。二是深入推进州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示范县建设。在全县114个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了内部控制示范创建工作,成功通过州级验收认定。114个单位制定完善了覆盖预算、收支、政府采购、合同、资产、建设项目六大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汇编》和《内部控制手册》,建立健全了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增强业务过程管控、规范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内部权力制衡、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成效。三是扎实开展“后半篇文章”专项整治工作。成立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分4组对涉及财务管理问题的89个党组织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实时掌握整改工作推进情况,并抽取12个县级单位和乡镇开展整治工作“回头看”,对各单位实际整改情况进行实地核实,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进一步推动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规范化。截至目前,交由县财政局牵头督促整改的8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80个,整改率为98.7%,已整改资金为1135.25万元。四是扎实开展“大监督”工作。组建财政业务服务队,全面加强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培训力度,通过对单位实行一对一上门培训、集中轮训、外出培训等方式,提升单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成立工作组,由分管领导带队,对归口单位开展财务监督检查,规范单位财务管理。2023年重点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力保护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惠农惠民资金的发放兑现情况进行核查,坚决杜绝贪污侵占、虚报冒领、多发少发、未及时足额发放的情况,进一步压实惠农惠民资金管理发放的主体责任,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五是有序推进法治财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等财经法律法规,有序推进财政财务工作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全面接受县人大、审计的监督,按要求向人大报告预算执行、调整和政府性债务等工作情况,认真整改各级审计查出的问题。
各位代表,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服务改革发展,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财政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监督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财政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地方财政面临财源结构单一、可持续税源较少、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可用财力增长空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刚性必保支出需求不断增加,各项惠民政策、社会保障、综合绩效、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改革等县级配套支出不断增长,导致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基层财政运转较为困难,财政运行将持续处于紧平衡、硬平衡状态。二是化解债务风险压力剧增。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进入高峰期,加之专项债券项目短期内无法形成收益,给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带来巨大挑战。三是财权与事权改革推进滞后。由于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晰,加之财政转移性支付分配制度不够科学和完善,导致转移性支付对均衡地方财力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基层财政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的难度较大。
三、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4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预算编制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按照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切实硬化预算管理二十条措施》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工作基调,树立“理财即理政”理念,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深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继续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人民过好日子”思想,统筹财政资源,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规模,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规模,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实,以财源培植为重点,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工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着力构建“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向好,逐步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预算编制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科学预测”。充分考虑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增加的实际,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实事求是,科学编制2024年收支预算。坚持“优化支出、保障重点”。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全面优化支出结构,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财力办大事。坚持“深化改革、注重绩效”。从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细化预算编制,严格绩效管理,切实维护预算刚性和权威性。建立以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支出预算的合理性、绩效目标的科学性为关键指标的预算审核标准体系,提高项目管理质量,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持“防范风险、兜牢底线”。妥善处理举债与发展、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注重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领域风险,抓早抓小、精准施策,切实把各类风险排查到位、防范到位、化解到位,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
(二)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草案
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288万元,比2023年完成数49,794万元增加1,494万元,增长3%。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4,063万元,比2023年完成数219,670万元增加4,393万元,增长2%。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28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54,691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0,004万元,调入资金5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6,614万元,收入总计242,60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4,063万元,上解支出7,423万元,债券还本支出11,116万元,支出总计242,60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三)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草案
202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8,896万元,比上年完成数18,315万元增加581万元,增长3.2%。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0,151万元,比上年完成数34,792万元减少14,641万元,下降42.1%。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8,89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58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547万元,收入总计23,02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0,151万元,上解支出1,867万元,支出总计22,018万元,年终结余1,005万元。
(四)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草案
2024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5,622万元,比2023年完成数54,865万元增加10,757万元,增长19.6%。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68,120万元,比2023年完成数50,685万元增加17,435万元,增长34.4%。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平衡情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5,62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1,110万元,收入总计106,732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68,12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38,612万元。
(五)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4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万元,比2023年完成数3万元增加2万元,增长66.7%。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7万元,与2023年完成数保持一致。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万元,收入总计1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7万元,调出资金5万元,支出总计1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六)其他需要报告事项
为切实落实省州保“三保”及保“三保”以外其他刚性支出保障责任,确保基本民生政策全部落实、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正常发放、机构正常运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省州相关文件精神规定,制定全县2024年保“三保”及保“三保”以外其他刚性支出方案。
1.“三保”支出及“三保”以外其他刚性需求情况
(1)保“三保”支出需求。2024年全县“三保”支出需求为105,383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需求27,463万元,保工资支出需求75,454万元,保运转支出需求2,466万元。
(2)保“三保”以外其他刚性需求。“三保”以外其他刚性支出需求22,479万元。其中:债务还本付息支出7,163万元;其他刚性支出15,316万元。
2.保“三保”支出及“三保”以外其他刚性支出列入2024年预算情况
按照省州关于做好基层“三保”及“三保”以外其他刚性支出保障工作的相关政策要求,2024年县级财政安排保“三保”及“三保”以外其他刚性支出127,862万元。一是安排保“三保”支出105,383万元(县本级安排保“三保”86,731万元,中央、省级及州级安排18,652万元)。其中:安排保基本民生支出27,463万元(按中央、省级及州级事权划分安排资金18,652万元,县级安排配套基本民生支出8,811万元);安排保工资支出75,454万元;安排保运转支出2,466万元;二是安排保“三保”以外其他刚性支出22,479万元。其中:债务还本付息支出7,163万元;其他刚性支出15,316万元。
四、2024年财政工作措施
(一)聚焦优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严格执行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组合式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和助企纾困政策,确保该退的退到位、该减的减到位、该降的降到位,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切实帮助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轻负担,提升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信心,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普惠的政策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二是强化收入组织管理。紧紧围绕年度收入目标,提高收入征管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及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影响,认真分析收入形势,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深挖税费增收潜力,抓大控中促小,依法依规组织收入,确保税费“颗粒归仓”;持续加大综合治税力度,推动税收收入及时征缴入库,持续强化收支统筹调度,确保实现全年收支目标任务。三是持续提升国企营收能力。聚焦资产资源盘活和深化国企改革两大跑道,以国资国企改革“一子落”促进经济发展“全盘活”,督促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参与国有“三资”的运作,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转变用于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真正把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深入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增强国有资本流动性,做大国有资本增量,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推动国有企业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型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吸引和撬动社会各类资本投资创新创业,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强保障,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财政经济工作要围绕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强化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全力保障实施“十大攻坚行动”。一是全力支持和保障产业发展。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各类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积极创新资金使用方式,用好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力保障实施好菌产业发展、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煤炭产业技改扩能、园区经济攻坚行动。二是全力支持和保障民生事业。保持财政民生投入力度,着力保障民生实事;用好用足各项就业补贴激励政策,健全完善援企稳岗政策措施;优化财政支持方式,加快补齐教育卫生短板;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完善文化领域基金、资金运行机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认真落实助企纾困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发展能力,搭建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全力保障实施好促农增收、教育卫生补短板、文化建设、城市品质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三是深入实施闲置资产资源盘活攻坚行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固树立“大资产”理财管财理念,按照“分类管理、精准施策、优化配置、保值增值”的原则,系统谋划,分类推进,制定工作方案,鼓励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积极采取一切措施,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发掘财源,以盘活资产、资源、资金、特许经营权出让、政府采购等形式,积极盘活闲置资产,优化资产配置,促进政府资产管理使用提质增效。
(三)聚焦守安全,全力防范财政风险
一是兜牢“三保”底线。切实担负起底线责任,在预算安排和资金拨付等方面优先保障“三保”支出,算好“财力账”“支出账”“平衡账”三本账,确保人员工资发放、机构有序运行和基本民生足额保障。二是加强债务风险防控。把防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地方政府债券“借、用、管、还”的全链条、全方位管理,严格落实到期政府债务偿债责任,拿出硬招实招,提前制定化解之策,有效前移风险防控关口,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坚决防范债务风险。三是持续强化地方金融机构监管。抓实辖区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地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对非法集资的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既防“黑天鹅”事件、又防“灰犀牛”事件,切实维护金融领域安全稳定。四是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切实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严控“红线”守住“底线”,管控金融“闸门”,绝不允许新增隐性债务,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加大对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追责问责力度,倒查责任、终身追责,坚决堵住违法违规举债融资“后门”。
(四)聚焦严纪律,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一是严守财经秩序。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和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切实加强财政管理,规范收支行为。完善财会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充分运用“互联网+监管”、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督能力和实效。二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围绕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强化对各单位预算编制的指导和约束,不断规范支出预算管理,规范预算安排、做实项目申报、强化审核把关、建立长效机制,有效发挥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作用,提高政策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绩效,有序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深入推进事前绩效评估和绩效目标评审相结合的预算源头管理,开展部门重点项目绩效运行监控,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开展全生命周期跟踪评价,深化监控和评价结果运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构建预算资金“能进能退”机制。四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继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和系统建设,全面实现一体到底、横联纵通、规范高效的业务处理;强化预算执行监管,严守“无预算不支出”原则,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实现“预算”到“执行”到“决算”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五是加强资金监管。紧盯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深入推进“清源行动”和“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加快发现问题整改,坚决遏制挤占挪用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违规新增隐性债务、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等问题发生,不断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审计和社会监督,进一步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规范公开方式,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提高支出预算和政策透明度,切实提高预算公开质量。
各位代表,2024年财政工作将是挑战和机遇并行的一年,做好全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全力以赴做好2024年财政工作,奋力谱写南华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财政工作和财政报告主要名词注解
【同口径增长】
指剔除政策性等不可比因素影响后计算的一般预算收支增长比例增长,按以往的统计方法与统计范围来算,所取得的一定程度的增长。
【增值税留抵退税】
是中央2022年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重要举措,即对现在还不能抵扣、留着将来才能抵扣的“进项”增值税,予以提前全额退还。
【一般债务】
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的政府债务,由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融资,债务资金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专项债务】
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的政府债务,由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融资,债务资金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惠民一卡通】
一般指惠民补贴资金管理一卡通系统。惠民补贴资金管理一卡通是确保惠民补贴资金完整快捷地交到人民群众手中,使中央的惠民政策能够实实在在地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政策的温暖。
【全口径预算管理】
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种模式,目标是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预算,进行高效、统一管理。2015年正式颁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五条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至此,把所有预算按上述四类全部分类管理,为政府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预算绩效管理】
是以“预算”为对象开展的绩效管理,也就是将绩效管理理念和绩效管理方法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并实现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政府预算为民服务的理念,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预算绩效管理的表现形式是四个环节紧密相连,即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跟踪监控、绩效评价实施、评价结果运用的有机统一,一环扣一环,形成封闭运行的预算管理闭环。
【“六稳”、“六保”】
“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六保”分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一是经济增长不稳。生产、消费、交换等经济活动大范围停滞,导致投资、消费、进出口快速下行,经济负增长。二是经济主体陷入危机。疫情冲击下,企业部门、家庭部门、政府部门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和家庭收入下降,陷入现金流危机。政府部门收入下降,支出上升,导致债务积累、赤字增加。三是金融风险加大。疫情的不确定性给金融市场投资者造成严重干扰,导致预期不稳,资产价格波动性上升,金融市场动荡。四是内外经济失衡。疫情冲击给进出口造成重大影响,疫情也会影响资本收支平衡,引起汇率波动。此外,世界经济出现前所未见的负增长、负利率、负油价、负收益,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外部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对一系列新挑战和新风险。鉴此,中央及时作出新的安排,在扎实做好“六稳”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保”的新任务,形成了“六稳”加“六保”的工作框架。
【民生支出】
是指各级财政部门依照职能,用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就业、教育、医疗等涉及群众利益方面的支出。主要包括:财政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粮油储备、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支出;用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农业林业水利、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支出;剔除并未直接投入民生的支出,即教育、农林水、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等大类支出中的“管理事务”款和“行政运行”项。
【财政存量资金】
是指收入已经发生、尚未安排预算,或者预算已经安排、尚未形成实际支出的财政资金。具体包括:一是收入已经发生、尚未安排预算的资金,如每年的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超收收入,年终调整列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预算周转金。二是预算已经安排、尚未形成实际支出且尚未列支的资金。三是预算已经安排、尚未形成实际支出且已经列支的资金。不包括当年季节性收支差额形成的资金。
【地方政府债务】
指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为公益性项目发展举借,需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包括:纳入政府债务管理的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存量债务;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形成的债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后在国务院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内举借并以财政资金偿还的外债转贷债务。
【地方政府债券】
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由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发行并办理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的政府债券。
【新增政府债券】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债券主要用于政府公益性资本性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不得安排偿还存量政府债务本金及利息。
【专项政府债券】
是指地方政府针对土地储备、收费公路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债发行的债券,债券的发行要对应相应的政府性基金项目,筹集资金安排的支出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本金通过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
【“三公”经费】
是指政府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用车指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包括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支出。
【一般性转移支付】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以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为主的转移支付制度。2009年以前,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补助、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年终结算财力补助等,地方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和使用上述资金。2009年起,为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部将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两类。修订后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边境地区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以及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等,地方政府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和使用。
【均衡性转移支付】
均衡性转移支付的目标是扭转地区间财力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实现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按照力求公平、公正,循序渐进和适当照顾老少边地区的原则,参考国际通行做法,按影响财政收支的客观因素和统一的公式分配。具体到我省来说,主要参照各地财政实际支出能力和标准财政支出的差额及可用于转移支付的资金数量等客观因素,按统一公式计算确定各地转移支付数额。其中,实际支出能力是指各地可用于财政支出的各项来源合计,以各地实际支出数做适当调整计算;标准支出是指各地的财政支出需求,主要按地方政府规模、平均支出水平和相关成本差异系数等因素测算。对财政越困难的地区,补助程度越高。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责任机制】
为保障基层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及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基本财力需要,2010年9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意见》以“以奖代补 ”为政策核心,鼓励各地提高对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水平,实现县乡政府“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目标。我省虽然财力基础相对薄弱,但是通过进一步加大省对下的转移支付力度,较好地提升了县乡的基本财力保障水平,获得了中央财政的奖励资金。2011年,我省建立了省对下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制度,将各地“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需求,全部纳入计算,对各地财力与“三保 ”支出的差额给予全额补助,确保基层政府基本支出需要。纳入“三保 ”范围的事项严格限定为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相关政策,各地自行制定或参照省级制定各项政策及提高标准部分,不纳入保障范围。
【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财政事权是一级政府应承担的运用财政资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任务和职责,支出责任是政府履行财政事权的支出义务和保障。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三大核心内容之一,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关键,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自1994年实施中央与地方分税制以后又一次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大改革。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49号)。据此,省财政厅高度重视,深入研究,于2017年1月报请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7〕7号)。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
是对原有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方式的一次彻底变革,单纯从技术角度和表象来说,就是实现“无纸化”。通过引入“财政版网上银行”等支付结算方式,为财政资金支付打造“互联网+”的现代化管理平台。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人民银行、财政国库业务代理银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取消纸质凭证和单据流转,依据电子指令办理财政资金支付及清算等业务,做到所有预算单位财务人员,不再人工跑单;加盖电子印章,不再人工签章;实行电子校验,不再人工核对;通过自动对账,及时发现问题。从“签字画押”变为“电子签章”,从“跑银行”变为“点鼠标”的革命性改革,节约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运行效能大幅提升,行政成本大幅降低。
【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实施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同期,省财政厅相应建立省对下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每年根据中央财政对我省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的情况,按照向人口数量较少的民族地区倾斜的原则,选取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民族聚居程度以及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向8个民族自治州,4个少数民族较多的市,以及昆明市、玉溪市中的6个民族自治县,合理分配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
【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引导各地政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弥补生态功能区所在地政府和居民为保护生态环境所形成的实际支出与机会成本,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财政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试点)办法》结合云南实际,从2009年起,省财政厅设立了云南省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并不断建立完善补偿与奖励并举的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一方面,立足云南实际构建衡量生态价值的指标体系,根据生态价值安排生态补偿资金;另一方面,实施覆盖到全省各县的年度生态环境质量考评,考评结果与生态补偿资金挂钩,并在全省通报。此外,还积极推动开展省内重点跨界水域水质补偿的试点。
监督索引号532324005000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