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雨露乡秉持“生态立乡、文旅兴乡”的发展理念,在全乡产业结构上大做“文章”,通过党建引领,注重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打造“雨露名片”,将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地方特色产业融为一体,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立足地方实际,用活乡“土”资源,以“专”提质。雨露乡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干湿分明,冬春干旱而寒冷,夏秋多雨且湿热,年平均气温14.5—15度,非常适合软籽石榴、杨梅、脐橙等特色水果的生长,雨露乡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努力开拓水果种植产业,积极引进宾川水果种植大户和南华县宏田软籽石榴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他山之石”攻克水果种植技术难题,不断提升水果品质。同时通过扶持本地水果种植大户,为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为其对接行业专家,将后甸村杨梅种植大户的杨梅培育成亮点品牌。现雨露全乡种植软籽石榴200余亩,杨梅150余亩,脐橙260亩,共种植特色林果600余亩,其中软籽石榴被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绿色云品”,水晶杨梅、荸荠杨梅、黑籽石榴等7个品种获得了“三品一标”的认证,彻底打响了“雨露品牌”。
找准发展路子,突出独“特”优势,以“新”破题。雨露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积极探索发展以“野生菌”为龙头的绿色生态产业,通过与“高、精、尖”人才对接,引入先进、高端技术力量,在雨露乡罗文村将人工鸡枞菌的种植研究进行成果转化,发展了300余亩的白蚁—鸡枞菌保育促繁基地,并积极探索相关衍生行业,连片种植巨菌草300余亩,现白蚁-鸡枞菌种苗已实现量产,罗文村党总支通过推广销售种苗,以收取销售提成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雨露乡坚持发展食用菌种植,培育食用菌种植大户2户,引导大村村种植400余棒属全县独有的金耳,后甸村种植大球盖菇、羊肚菌、平菇共计150余亩,成立洒披武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成立菌多多食用菌有限公司等,切实抓牢“野生菌”这个着力点,走稳“野菌飘香”之路。
形成集群发展,加快多“产”融合,以“融”增效。强化农文旅深度融合,依托耐桥水库-莲花坝地域田园综合体和环湖旅游“风华雨露”AAA级景区的成功创建,以景区内阿呀噜田园农庄,蘑菇小屋,辉露农庄,彩虹露营地等景点为主线,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通过种植连片的万寿菊、蓝莓、向日葵、生态草莓、油菜花、羊肚菌、大球盖菇等,在打造特色景点吸引游客的同时,也将特色种植业发展的有形有色,不断制造“流量密码”“致富密码”,以特色种植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同时通过因地制宜培树系列节庆品牌,如“菌窝子”开山节、“中国.南华.石榴红杯”,利用稻田养鱼举办摸鱼节等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带动区域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强化联农带农,释放产“赢”红利,以“带”共富。雨露乡以做强现代种养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为目标,体现联农带农优势,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供更多致富机遇。水果种植产业已向周边农户购买农家肥1500多吨,招工附近群众9000余人,为当地群众增收90余万元;白蚁—鸡枞菌保育促繁基地长期吸收周边群众务工1100余人次,增加了群众的务工收入,同时以“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推广销售白蚁-鸡枞菌种苗,按收取销售提成实现增收致富;洒披武省级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与雨露“蘑菇小屋”长期合作,为游客提供采菌服务,长期吸纳周边劳动力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罗文村以“党组织+合作社+企业”模式,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行机制,成立茂禾工程有限公司,成为全县首家村办企业,通过承接业务,带动群众在本地实现就业并不断激发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铅厂村深入推进“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共同种植绿米辣近3500亩,形成了带动群众共同发展产业,共同实现增收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