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群众持续增收。深挖“土”的资源,彰显“特”的优势,拓展“产”的链条,加快培育壮大高原冷凉种植、彝绣、食用菌等乡村特色产业。烟草产业提质增效,高标准建设优质烟草种植基地,增加种烟农户369户、实现近10年来首次新增,烟农户均收入5万余元;茶产业产值从2022年的2500余万元增至1.08亿元;大力发展荷包豆产业助农增收,带动1700多户农户种植2800亩,建成全省最大的荷包豆种植基地,豆农户均增收超过4000元;肉牛产业取得新进展,种植巨菌草4.31万亩、居全州第一,肉牛出栏2.29万头,成功争创为全州肉牛养殖示范县;林蜂养殖取得突破,规模达346户1.04万桶(巢),实现产值453.85万元;建成全省最大的野生菌交易中心和全州首个野生菌科普展馆,江苏品品鲜落户南华,菌产业综合产值实现73亿元;全国首家彝绣研发中心“至善彝绣馆”落户南华,七彩彝绣获评省级非遗工坊、美丽工坊、省级一级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并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南华彝绣产业辐射带动10个乡镇60余个村(社区)3780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稳定增收;萝卜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绿色有机高产示范样板3500亩,发展新品种试验样板5000亩,总种植达9.75万亩,引进四川“饭扫光”公司延伸萝卜产业链;以食用菌产业和食用菌文化为主题,依托德茂菌宝庄园、雨露蘑菇小屋等实体企业,打造“蘑菇”田园“网红打卡点”,野生菌和食用菌互补集群正在形成;老高坝工业园区正向特色轻工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绿色低碳、林草产业集中度高、产品优质等条件,被认定为第一批省级林草特色产业园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群策群力,实现了村庄规划、户厕改造、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四个全覆盖”。雨露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岔河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被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建成省级美丽村庄12个、省级“森林乡村”18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典型经验做法,今年先后两次在全省推广交流,人居环境考核居全省第一。
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覆盖率达100%。全县128个行政村通客车率、通邮率、4G网络覆盖率达100%。“行走的医院”项目畅通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入围国家“宽带网络+健康乡村”应用试点,入选“全国创新示范基地”,利用“全科医生助诊包”入户检查服务7.8万余人次,开展远程专家会诊4200例。红土坡中心卫生院升级为山区乡镇区域医疗中心,门诊人次同比增长30.25%,住院人次同比增长103.14%,开展一二三级手术303例,同比增长218.95%。着力打造特色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升。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标准化防治中心服务能力持续拓展,县域内脑部手术实现历史性突破,2024年完成脑部手术66例,应用手术机器人联合5G手术远程指导系统完成脑部手术25例。被表扬为健康县城建设工作突出县。
乡村治理效能显著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抓实建强,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内容纳入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推动基层民主协商,采取红黑榜+户长会评比通报方式,落实移风易俗长效机制。农村陈规陋习和不文明习俗得到有效遏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县委政法委选送的《南华县巧用“两型”“二十四字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婚姻家庭纠纷》获评2024年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马街镇创建为全省信访工作示范镇和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试点镇,雨露乡获批为省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示范点,龙川税务分局被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枫桥式’税务所”。2023年南华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