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把消费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统筹调动各方资源,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强化定向采购帮扶、加强区域协作帮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不断创新消费帮扶模式,积极拓展消费帮扶领域,打造消费帮扶大格局。全年累计实现东西部消费帮扶6271万元,完成州下达任务数3000万元的209%。
(一)强化政策引领,健全市场体系。充分利用消费帮扶政策,通过整合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沪滇协作资金、社会资本投入5000余万元,加强销售物流、仓储、场地和网点建设,拓展消费帮扶交易载体,举办展销对接,宣传帮扶产品,搭建农副产品购销平台,规范和完善农副产品目录体系、销售标准体系、运营服务体系、社会动员体系、价格监管体系、宣传推介体系等,持续以政策为导向引领消费帮扶;同时,以消费帮扶专柜、专馆、专区为载体,组织批发市场、大型商超直接对接帮扶产品,建立“集采直销”模式,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推动消费帮扶行动。一是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深入实施菌产业发展攻坚行动,高标准规划建设云南·南华野生菌交易中心,成立院士工作室1个、各类科研站所6个,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合作,鸡枞菌规模仿野生种植技术取得突破,引进江苏品品鲜等头部企业,带动35家企业(合作社)发展食用菌种植,截至目前,全县共种植人工食用菌8011亩,产量5.5万吨,实现产值9.15亿元。持续推进萝卜产业发展,加快萝卜产业园建设,邀请岳艳玲教授组建南华萝卜产业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为萝卜产业发展科技赋能,申报萝卜“绿色食品”认证13个。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1.8万农户开展萝卜种植,种植面积达9.75万亩,产量达70万吨,产值突破6亿元。持续推进茶产业发展,成立茶产业工作专班,挂牌成立了王白娟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深入研究保护古茶树资源。围绕“10个一”重点任务,抓实茶产业发展,举办400余名茶农高素质培训班,推广古茶园仿生态食用菌栽培、古茶园绿色中药材栽培、茶园生态养蜂、茶树精准施肥等技术,着力延长茶产业链。2024年春茶产量达674吨,产值达1.08亿元,带动1000余名群众增收2500元以上,万亩茶山的“绿叶子”真正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持续推进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引进自然之星公司,发展有机蔬菜种植1000亩,地可年产有机蔬菜2600吨,实现产值近1.04亿元,直接带动就业300人以上,增加务工收入1440万元以上,实现地租收入1575余万元,将成为南华有机蔬菜产业的生态名片。二是加大品牌建设。完成净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户,完成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户、州级农业龙头企业5户;入选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省级名单6个,居全州第1位;完成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89个,累计有效数165个,居全州第一。其中:绿色食品41个、有机产品48个,获证书72本(其中绿色食品41本、有机产品31本)、涉及企业16家;兑付2023年“三品一标”奖补资金149.5万元,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二)凝聚市场合力,推动一体化营销。整合政府、企业、市场、社会资源,凝聚各方合力,全力扶持和完善“832”平台、网络带货、抖音直播、现场直销等线上线下营销活动,推动政府促销、单位助销、结对订销、企业带销、活动展销、商超直销、电商营销、旅游购销等消费帮扶模式,线上形成“销售平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直采直销模式,线下形成“平台推介+商超直销+电商营销”推销直选模式,推进政府市场联动、援受双方互动、线上线下一体、多方协同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消费帮扶大格局。通过在嘉定区设立南华县农特产品仓储驿站,动员东部结对省份各级工会组织、机关食堂和市民购买南华县农特产品,建立南华县农产品稳定供应基地和“直采直供”基地1个,减少中间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加强农残检测和农产品质量认证,打造“阅丰’“礼舍江”“虹婷”“菌公子”“彝春”“楚灵”等6个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和“古树茶”民族风银首饰”“松露酱”“菌菇汤煲松茸,等4个“百县百品”。年内新增入驻“832”平台企业4户,帮扶产品39个,累计实现销售金额350余万元,带动脱贫户和监测户524户,进一步打牢消费帮扶联农带农惠农机制。
(三)加强产品推介,拓宽消费渠道。结合南华县实际,以“野生菌美食文化节”等活动为契机,举办各具特色的消费帮扶展销活动,10乡镇、9户企业、6户电商平台开展大型消费帮扶活动,抓住东西部协作机遇,组织企业赴上海等地区不断拓宽南华农特产品入沪渠道。组织南华县彝供物资有限公司、南华县梓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南华泰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南华半坡茶厂、云南西里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2次赴上海参加各类展销会、推介会积极拓宽南华农特产品入沪渠道,积极拓展上海市场,不断提升南华农特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继续推进消费帮扶“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商超、进平台”,把消费帮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有力举措,引导全县党政机关、预算单位、国有企业的工会成员在“832”平台每年采购不低于200元份额,学校、医院职工食堂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采购食堂食材,优先采购本地农副产品,加大消费帮扶“七进”力度,让更多的本地农副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超市、进农贸市场。东南大学通过工会购买和发动教职工、校友等集中采购、帮销南华县农副产品,目前已实现消费帮扶458万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通过工会购买和组织教职工、校友等集中采购、帮销南华县水果、禽类、畜类等农副产品442万元,其中,直接学校采购农副产品317万元,通过线上帮销农副产品1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