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  引  号:nhxlcj-/2024-1119001 公文目录:审计存在问题及整改 发文机关:南华县林草局 成文日期: 发文字号: 主  题  词: 标      题:南华县关于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情况公示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19日

南华县关于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情况公示



2021年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云南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云南省涉及“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任务重”问题。我县高度重视,按照《南华县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南办字〔2021〕56号)要求认真完成整改,现予以公示。

一、环境问题描述

反馈的问题: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任务重(问题编号:50-42)。

督察报告指出:云南省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一些地方过度开发利用、局部地区天然林面积减少、林下种植等因素,野生动植物原生境退化、种群孤立、数量下降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任务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受威胁高等植物种类约2600种。其中,滇东南和滇西北地区仍然存在传统采集利用野生药用植物、兰科植物情况,三七、杜仲等野外种群消失,石斛、野生稻等分布点急剧减少。绿孔雀等珍稀动物栖息地破碎化问题突出,种群恢复缓慢。

二、整改时限及措施

整改时限:2025年底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森林资源监测管理;二是加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拯救保护。

三、整改落实情况

(一)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一是全面推进林长制落实,年初有任务清单、全年有考评办法、季首有问题清单、季末有督促通报等工作机制,召开全县林长会议2次,参加省州总林长会议2次,下发总林长令2道,下发林长提醒函4件,通报1件。二是加强县市、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四个一”基层治理新模式,完成乡镇扩能赋权33个事项并签订备忘录,三年来办结林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案件评查9件;平台公示行政处罚法制审查4件,行政处罚案件52件;查处各类破坏林、草、湿资源违法行政处罚案件4件,督促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17.33亩;协助乡镇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8件,联合执法办案7件,参与砂石厂违法使用林地排查清理12家次,核实环保督察信访举报事项2件。加强森林资源监测管理。全县通过“国家森林督查系统”和“林草湿监测平台”下发的疑似违法图斑,认真组织人员进行现地核实,目前,已完成国家下发图斑核实、整改、林地回收和系统提交,通过省、州、县三级的林草、自然资源两个部门的审核工作,真正形成“天上看,地下核,及时督,即时查”工作体系。四是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加强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2024以来接收林地报件67件,获批永久性征占用林地47件。四是加强林地管理,编制新一轮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行林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林地审核审批制度,严格限制重点区域林地转为建设用地;五是规范林下种植,严格执行《云南省林下种植林地利用管理规范》,按照明确的林下种植的原则和范围,强化监督管理。

(二)加强天然林保护。一是严格执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从严控制项目占用天然林、调整保护级别等行为;二是全面落实264.49万亩林地管护责任,按照《乡村护林(草)员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建立了“县建、乡聘、村用”和“协议聘用,统一管理”的模式,每年选聘1621名生态护林员和天保管护员开展林草资源监测与管护森林,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人员,实现了林草资源监管全覆盖。

(三)加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拯救保护。一是建立了《南华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和《“林长+检察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联合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强化平安楚雄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责任考核。二是加大野生动植物执法力度。每年开展“清风行动”“绿滇行动”“绿盾行动”“秋冬候鸟保护”等专项行动。2021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3809人次、执法车次1078次,监督检查场所餐馆、超市、摊位、快递站点8698次。通过电视台、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闻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共开展集中宣传教育183次,媒体报道28次,发放宣传手册18000余份,设立禁止电鱼、毒鱼、炸鱼警示标牌60块,在龙川江重点水域布控电子监控点6个,陆上沿江巡查里程2714公里。查处各类野生动物案件37件,其中刑事案件34起,行政案件3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35人。三是抓实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开展常态化人工巡护与监测防控工作,在对物种活动进行记录的同时,预防疫病传播,确保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四是做好野生动物救助和肇事补偿。三年来共救助野生动物5类219种;完成野生动物肇事补偿1331起,补偿金额54.46万元。五是稳妥推进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登记野外资源物种597个、栽培资源物种10个、采集标本367份、种子40份、调查优良林分20片、优良单株150株、古树名木30株;推进林木良种基地建设,2023年天子庙坡国有林场被认定为华山松母树林,2024年南华红土坡旱冬瓜母树林种子被认定为省级良种。

(四)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一是抓实防灾减灾,开展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和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每年普查全县松科植物小班11897个151.28万亩,开展全县监测巡查4次,发布监测预报2期。2021年以来未发生州级统计内的森林火情。二是开展林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存在问题已整改完成,植被恢复良好,并已通过省、州、县三级验收。三是完成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两个保护区建立了21块固定监测样地和6条固定监测样线;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完成南华片区鸟类及黑颈长尾雉专项调查;哀牢山南华片区被云南省林草局列为全省第一候鸟迁徙通道并完成6个鸟类监测点建设。四是开展候鸟迁徙护飞,助力COP15行动。从2023年起开展武装巡护、观鸟摄影比赛、生物多样性宣传课堂等形式“护鸟周”活动。五是开展科研合作,2020年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开展楚雄哀牢山片区西黑冠长臂猿监测体系建设和调查工作;2021年开展猫科动物调查和野生古茶树资源调查;2021年—2022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完成南华片区鸟类及黑颈长尾雉专项调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完成4块鳞翅目幼虫和蚂蚁调查样地建设并开展监测。

四、整改成效

通过多年努力,我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物种名录增多,每次对南华县范围内科考,均有新物种的发现,包括:西黑冠长臂猿、伯乐树、七叶树、千果缆仁等。二是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多。西黑冠长臂猿、林麝、黑颈长尾雉、猕猴、黑熊、野猪等国家Ⅰ、Ⅱ级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日益增多。根据日常巡护观察,猕猴、黑颈长尾雉、白鹇、野猪等物种不仅常见并且种群和数量日益增多,过去极少见到的黑熊均在保护地频频出现;猕猴、野猪等野生动物到保护区周边蚕食农作物等肇事事件也相比以往增多。三是候鸟种群数量增加。南华县林草局联合森警大队“候鸟派出所”、哀牢山保护区四十年如一日,保驾护航候鸟迁徙,先进事迹先后被百余家中央、省、州级媒体及官方媒体集中报道,共刊载稿件186篇(条),通过各种专项行动和武装巡护的开展,曾经的“捕鸟人”变“护鸟人”“打雀山”变“百鸟山”,近几年“大中山”候鸟环志站记录鸟类每年递增。四是公众参与保护积极性提升,通过开展社区宣教、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推广节能灶改造,畜牧圈养和生食喂养等方式,积极推广林下中药材种植和蜜蜂、土鸡、土猪养殖,改变社区对自然资源传统利用方式,由传统林木采伐利用转变为保护合理开发利用,逐步实现社区和谐共管。

五、公众意见建议征求

公众可在此公示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向县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地管理股反馈。

联系电话:0878-7221592(传真)、邮箱:nhlyjbhb@163.com

 

 

南华县林业和草原局                    

2024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