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雨露白族乡作为楚雄彝族自治州唯一的一个白族乡,近年来,全乡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民族文化+”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明显。
作为一个典型的民族聚居乡,雨露白族乡群众创造出了优美动听的白族调、深刻含蓄的民间叙事调、节庆日观灯会、彝族跳脚舞等丰富多彩、风情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收集整理出力戈、果乐、雨露、罗文灯班灯谱4本、民间传说35篇、歌谣谚语620篇、歇后语55条、诗词60首、白族调子30首。2017年2月,“雨露正月初八灯会”被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公示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还有被列为县级保护名录的向天坟、赵家石桥、果乐杨家祠堂等物质文化遗产,是南华县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区域。
坚持试点先行,雨露白族乡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升级。根据不同类型村庄,合理确定打造目标,雨露乡创新探索,形成了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符合农村实际又让农民群众满意的美丽乡村创建方式。后甸村小组以“乡村振兴”、雨露大村以“老街文化”、下罗文村小组以“农耕文化”为主题,形成了“一村一个特色、六美点线示范、八化全面覆盖”的“168”模式美丽村庄建设。雨露乡以民风民俗为着力点,集思广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等元素贯穿在村寨的一砖一瓦之中,丰富了文化内涵,为村庄注入了灵魂。在卫生清扫阶段,将群众清理出来的老物件变废为宝,点缀村间,成为村中另类风景线。村间闲置土地因地制宜种植花草、果木、绿化树,引导鼓励农户开展庭院因地制宜建设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保护古树名木,远看青山环绕,近闻鸟语花香,整体呈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秀美画卷。
结合白族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和季节等特点,雨露乡强化民俗节庆培育,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阿呀噜田园农庄”,随着季节的变化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和药材,每一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自然景观,同时设置白族非遗扎染文化体验坊,进行雨露白族非遗文化《大刀舞》表演等。2021年,阿呀噜田园农庄种植成片怒放的万寿菊在国外社交平台脸书、推特和“美丽中国-BEAUTIFUL CHINA”上火出圈,好评如潮。今年成功举办雨露白族乡2022年云上首届金花乡村文化节,在中国移动和商务直播、红火楚雄客户端等15个平台联合直播,观看量达120.8万人次。同时整合资源,雨露乡打造杨方村文化广场,“风华雨露”白族特色照壁、乡村大舞台、“我与国旗同框”拍照打卡墙以及白族文化共享空间,真正实现了乡村旅游服务和乡村文化服务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