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素有“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美食县”“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生态美食城”的美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是古今各种历史文化交流、传播的中枢之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良好、气候宜人,野生食用菌久负盛名,尤其是我县区位优势明显,楚大高速公路、广大铁路、楚大高铁、320国道和217省道穿城而过,是滇东与滇西之间的交通要冲,素有“九府通衢”之称。近年来,南华县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目前发展情况
县委、县政府抢抓中央和省州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战略机遇,高度重视农文旅资源开发利用,将农文旅产业发展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点进行谋划布局,以交通区位为基础,突出“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美食县”“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生态美食城”品牌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招商推项目落地为抓手,倾力打造“美丽南华、野菌飘香”农文旅品牌。截至目前,目前,县内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云南省旅游名村”2个。旅行社1家,旅行社门市部6家,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2家,乡村旅游经营户126户;文化娱乐业市场主体共178家;有大小宾馆酒店209家、3691个房间、7260个床位,其中星级宾馆3家、精品酒店2家,民宿1家;有餐饮业市场主体2685户,其中企业157户,个体户2528户;高铁客运站1个;一级汽车客运站1个,11个便捷客运站,出租车公司2家,全县共有营运客车94辆,其中:市、县际客运班车6辆,城乡客车26辆,公交车61辆,出租车46辆。拥有客运线路15条,其中:市际4条,县际1条,城乡10条,公交12条。基本形成了城乡联动“吃、住、行、游、购、娱”紧密衔接、相互支撑、竞相发展的旅游文化产业体系。2024年上半年,我县共接待游客167.8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66748.75万元。
(一)农文旅产业发展开创新局面。在摸清农文旅发展短板弱项的基础上,高位推动全县农文旅产业发展、高品质推动农文旅项目建设、高质量实施农文旅招商、助力乡村振兴,德茂庄园、风华雨露景区成功申报国家级旅游景区,改变了全县只有一个国家级旅游景区的被动面。一是龙川镇秋葉田·稻田理想研学基地、沙桥镇田心村委会毛板桥小组美丽家园·移民新村、雨露乡花树大村蘑菇小屋精品民宿等一批新新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落地,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全力支持德茂庄园建设,帮助企业解决了长期困扰发展的瓶颈问题,支持并增建菌宝庄园等农文旅项目,丰富了庄园业态,为申报景区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雨露田园综合体景区建设取得实质成效,蘑菇小屋民宿、辉露农庄建成运营,雨露大村成功申报为中国传统古村落,旅游标示标牌、生态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正在规划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龙川江、凤山湖、鹦鹉山等一批长期想盘活而没有盘活的优质资源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镇南君悦酒店、南华野生菌王国大酒店等一批文旅项目即将开工建成,建成将支持全县旅游产业长远发展。
(二)强化拓客引流,农文旅产业成为第三产业倍增器。2023年,出台《南华县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政策措施》:鼓励旅行社“引客入南华”和组织开发“县内游”“周边游”“乡村游”等旅游线路产品,对业务较好、无重大游客投诉、无违反信用体系、年引客入南华超过2万人次的旅行社(含县外旅行社驻南华分公司和门市),给予1万元奖励。对年内招徕省内外入南华过夜游客数2000人以上的省内组团旅行社(含县外旅行社驻南华分公司和门市),县财政对超过部分按照每接待1名游客5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单个旅行社累计奖励不超过10万元(奖补按年度申报兑现)。对县内外年内引客入南华超过2万人次的酒店管理公司等企业,给予1万元奖励(奖补按年度申报兑现)。变坐等游客为主动出击引客,疏通源头活水,主动邀请省旅游协会、州酒店管理公司到我县与县内酒店、餐饮企业对接合作,形成一对一合作伙伴,将“昆大丽”黄金旅游线路的旅游团引导我县游一天、住一晚、吃三餐。同时组织开发“县内游”“周边游”“乡村游”等旅游线路产品。带火了田园牧歌、阿呀噜、百果香农庄、丰园农庄等一批乡村旅游点,撬动了半闲云舍度假酒店、欧诗漫酒店等一批住宿行业投资建设。激活了餐饮美食发展,各餐饮经营户生意火爆、营业额大幅增长。带动了文创商品、旅游商品、特色农产品等产业加速发展,呈现出“一业兴百业旺”的发展态势,农文旅融合产业倍增效应明显。
(三)点线面结合,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积极主动融入省大滇西旅游环线、楚雄州“四大走廊”建设,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和优势,重点选择价值较高、开发难度低、投入资金少的资源先行开发。并大力拓展与旅游景区景点互补的食、住、购等涉旅游业态,以“点”拓扑式发展为“面”,围绕县城发展起一批农文旅结合、儿童娱乐、烧烤、中餐融合的休闲度假庄园,如田园牧歌、百果香农庄等,围绕耐桥水库发展的雨露田园综合体新业态等,围绕哀牢山形成的生态旅游等,“面”与“面”以形成旅游线路,“一心两翼两区两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具雏形。
(四)节庆活动放异彩,农文旅融合见实效。持续打造节庆品牌助推文旅融合。2023年,出台《南华县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政策措施》,鼓励开展群众性旅游节庆活动:以乡镇为办节主体,组织开展的节庆活动且通过县级审批(备案)的给予5万元奖补。创新办节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兔街采茶节、沙桥洋芋节、五街樱花节等节庆活动等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重大文化节庆活动,形成"一乡一品"的文化旅游节庆品牌。节假日期间举办丰富的文艺演出和组织商家开展促消费优惠活动,满足群众和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拉动消费,带动内需,激发消费活力。今年美食节期间,推出“菌窝子”寻菌体验、“野生菌争霸赛”和“万人打跳阿苏嗻”“野生菌长街宴”等系列参与度较高的活动,进一步擦亮了“世界野生菌王国”和“中国野生菌美食县”的金字招牌。
(五)擦亮“中国野生菌美食县”招牌力,打造生态美食目的地。一是充分利用我县独有的农产品、土特产品、林产品、野生菌等特色餐饮食材资源,全面开发地方风味菜品,研发一批新菜、名菜、特色莱、风味菜系;二是依托生态美食底蕴,持续打造生态美食品牌,擦亮品牌生态底色,持续开展餐饮老字号、群众喜爱的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评选;三是拓展宣传渠道,以新媒体宣传为引领,扩大宣传效应,通过注册抖音、视频号等美食宣传账号,以博主探店形式,广泛宣传我们生态美食,营造“吃生态”“吃健康”“吃文化”的生态美食业消费理念和“吃在南华”的浓厚氛围。四是成功打造锦绣城星光夜市、咪依噜生态美食街和镇南枫景里等特色餐饮美食街区,形成饮食文化产业集聚效应,促进餐饮行业和美食集聚区发展壮大,生态美食目的地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