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南华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州、县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优化政策扶持力度,强化项目技物配套,全面落实种植面积。南华县粮食总产量
119417
吨,同比增加
1304
吨,较上年增长
1.1%
。
一、
2024
年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一)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中略增。
2024
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
347835
亩,较去年
347324
亩增加
511
亩,增长
0.15%
。其中夏粮面积
138478
亩,较去年
137815
亩增加
663
亩
,
同比增长
0.48%
;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种植面积
66540
亩,较去年
66455
亩增加
85
亩,同比增长
0.1%
;冬小麦种植面积
74208
亩,较去年
71376
亩增加
2832
亩,同比增长
4%
;马铃薯种植面积
25833
亩,较去年
25727
亩增加
106
亩,同比增长
0.41%
。
(二)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
2024
年南华县全年粮食总产量
119417
吨
,
较去年
118113
吨增加
1304
吨,同比增长
1.1%
。全县夏粮产量
26743
吨,比上年
26513
吨增加
230
吨,增长
0.87%
;全县秋粮产量
92674
吨,比上年
91600
吨增加
1074
吨,增长
1.17%
。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产量
36514.3
吨,较去年
36292.9
吨增加
221.4
吨,同比增长
0.6%
;冬小麦产量
13287.8
吨,较去年
12771.8
吨增加
516
吨,同比增长
4%
;玉米产量
47486
吨,较去年
46809.9
吨增加
676.1
吨,同比增长
1.44%
;马铃薯产量
7458.8
吨,较去年
7458.6
吨增加
0.2
吨,略有增长。
(三)粮食亩产稳中有增。
2024
年南华县全年粮食亩产
343.32
公斤
,
较去年
340.06
公斤增加
3.26
公斤,同比增长
0.96%
。其中夏收粮食亩产
193.12
公斤,较去年
192.38
公斤增加
0.74
公斤,同比增长
0.38%
;秋收粮食亩产
442.66
公斤,较去年
437.21
公斤增加
5.45
公斤,同比增长
1.25%
。水稻亩产
548.76
公斤,较去年
546.13
公斤增加
2.63
公斤,同比增长
0.48%
;小麦亩产
179.06
公斤,较去年
178.94
公斤增加
0.12
公斤,同比增长
0.07%
;玉米亩产
423.6
公斤,较去年
416.98
公斤增加
6.62
公斤,同比增长
1.59%
。
二、粮食增产有利因素
(一)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落实。
2024
年,南华县委县政府紧盯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压紧压实相关部门、乡镇党委政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和粮食生产属地责任,签订了粮食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精准计划、精准落实,全力以赴保面积、稳产量。同时,积极开展撂荒地整治“回头看”以及土地卫片执法(图斑整改),全县完成粮食作物面积
347835
亩,全年粮食总产量
119417
吨,增长
1.1%
。
(二)健全指导机制。
建立科级干部包片,技术人员蹲乡镇的技术指导工作机制,到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科学种植,推广优良品种、配套精量半精量播种,绿色防控、农机农艺相结合等优良技术。综合运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集成推广增施有机肥、绿肥压青、深松耕及施用土壤调理剂等措施。开展冬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工作,有效防治种传、土传病虫害、延缓条锈病等气传病害发生,有效压低病虫越冬基数,实现病虫害防治关口前移“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
(三)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应用。
一是县政府不断总结推广成熟农业科技种植技术和模式,不断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切实增加农民种粮效益,充分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二是坚持集中连片、点面结合的原则,着力保障技术推广面积,抢先抓早抓实抓细各项工作。三是引进推广适宜种植粮食品种,优化品种布局,提高良种覆盖率,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促进质量
效益双提高。
(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
南华县严格按照《防止耕地 “非农化、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加强耕地用途管控,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坚持种粮优先,严守粮食安全底线。一是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二是严肃耕地保护目标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三是加大违法用地执法整改力度。
三、粮食生产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粮食生产方式落后,种植面积分散。
南华县大部分地区是山区,受地理条件影响,土地的耕作层薄,土壤贫瘠,特别是山区、半山区耕地,属典型的低产田块,加之种植农作物的地块较为零散,田间道路不配套,大型农机通行难,种植效率低且用工成本高。
(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利用率低。
水资源相对缺乏,部分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相对滞后,水利设施差,水资源利用率低。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低,水田排灌设施不完善,旱耕地附近缺少水源,蓄水工程差,造成产出低下且极不稳定,靠天吃饭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流通渠道不畅。
由于缺乏市场经营人才、畅通的流通设施以及信息、营销组织薄弱,市场动作水平低,没有形成强大的网络,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传,由此制约了生产,又影响市场份额的扩大。同时,粮食产业化发展还处在
刚刚起步阶段,财力不足,难以得到强有力的扶持,市场软硬件基础薄弱,流通中处于弱势。
(四)缺乏青壮劳力。
城市工作岗位薪资高、福利好,就业机会丰富,农民种田两季,不如外出务工两月。相比之下,传统种粮辛苦且收益微薄,一年到头忙下来,收入远不及进城务工几个月,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因此流向城市。种粮生产环节多,从整地、播种,到田间管理、收割,全程依赖人力时极为繁重。劳动条件艰苦,年轻人多不愿涉足,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极低。
四、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
(一)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
针对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田间水利设施不足问题,强化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水利设施补短板,提升农田抗旱排涝防渍减灾能力。根据旱、涝、渍综合治理的要求,大力开展农田灌溉排水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设施。配套开展田块平整、田间道路、农电设施、农田防护工程建设,发挥基础设施整体效益。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确保粮食生产的高产稳产。
(二)建立对粮食补贴的高效激励机制。
进一步加大惠农补助、补贴、奖励。及早出台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等各类政策,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助、补贴和奖励,让种植户及时了解国家惠农政策,尽快制定年内种粮计划,不误农时。农业基础设施完善,还要增加农民种植土地的收益,若是遇到天灾等不利于农作物收成的年份,国家要在对农业补贴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对农业的补
贴。降低农资的价格,适当提高粮食的价格,良种的补贴。
(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建设。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还需要加强推广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制定良好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专业人才的加入,提升推广人员队伍整体水平。其次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自主学习意识,及时掌握先进的知识理论和农业技术,鼓励推广人员相互交流,探讨工作经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外,还可以定期开展农业知识讲座和研讨会,保证最新的农业技术在农民队伍中得到普及。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不断扩大劳动技能和高素质农民的培训和培养,壮大粮农的人才队伍。
(四)全力抓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
搞好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调运和储备,加强电力调度,保障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资供应和农业用电需要。加大种业科研投入,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选育抗病虫、耐逆、高产的新品种,重点完善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范种子生产流程,打击假冒伪劣,保障优质种子足量供应。加强化肥等农资价格监测和市场调控,及时发布供求信息,推进产销衔接,依法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保持农资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维护农民利益。(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