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顶山乡文化和旅游服务中心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春天之邀游云南”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2024年文化、旅游、广播、电视、体育各项工作。
一、压实责任、明确目标、注重文化、旅游、广播、电视、体育各项常规工作落实。
(一)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1、2024年完成30场次文化活动任务。
2024年第一季度,中心以南华县迎新春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和农民文艺汇演为契机,开展了为期6天广场舞、民族舞蹈培训1场次;参加南华县迎新春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和农民文艺汇演2场次,组织开展写春联迎新春1场次;组织开展农历“二月八”、“二月十四”“啊数者大三玄”打跳2场次,举办公益性展览1次。合计7场次。
2024年第二季度中心以“4、23”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在全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3场次(干部职工、中学、小学各场次);结合“五一”、“五四”、“六一”节日,开展“村晚”文艺演出、戏曲进乡村文艺演出3场次;民族歌舞培训(回族歌舞)1场次,端午节开展“啊数者大三玄”打跳1场次;文旅干部培训1场次。合计9场次。
2024年第三季度中心以“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为契机,开展“唱红歌”比赛、“村晚、戏曲进乡村5场次,结合立秋节和火把节举办“啊数者大三玄”打跳和篝火晚会2场次;举办公益性展览1次;结合县乡人大代表活动,举办摄影比赛1场次。合计9场次。
2024年第四季度中心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培训1场次;“非遗”进校园举行1场次;举办公益性展览1次;邀请主要领导讲授文化专题讲座1场次;开展“村晚”文艺演出1场次。合计5场次。
2024年,在完成常规文化活动外,为了满足我乡干部群众文化需求,丰富文化生活,弘扬和发展民间传统文化,挖掘本土特色民族文化;同时为了发展文旅产业,促进农特产品销售,发展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决定在农历大年初一、正月十五、二月八、二月十四、端午节、立秋节(街)、火把节、八月十五团圆节、九九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啊数者大三玄”打跳活动。目前组织二月八、二月十四“啊数者大三玄”打跳活动,效果很理想,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欢迎,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场景。
2、2024年完成48条有效信息资讯,第一季度完成8条。
(二)免费开放服务工作
1、免费开放项目及场所:图书室、多功能教室、展览室电子阅览室、篮球场、足球场、室内室外乒乓球、民族体育小广场等。
2、免费开放时间:星期一至星期日全天候开放(上午8点至9点30分)。
(三)履行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及培训
1、文物保护(县级文物保护点2个:柳德清真寺、渔坝塘清真寺)。文物保护主要是加强文物巡查,做好文化防火防盗。确保文物安全。
2、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及培训。五顶山乡目前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3人,其中县级12人,州级1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涉及多个行业,其中五顶山阳麦粑粑制作技艺传承人2人,五顶山锅巴凉粉制作技艺传承人1人,五顶山腊鹅制作技艺传承人5人,中医治疗技艺传承人1人,回文传承人1人、彝族刺绣传承人1人、五顶山水烟筒制作技艺传承人1人、啊数者调门技艺传承人1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主要是加强传承人法律法规培训,让传承人主动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在生产生活中起到表率和带头作用。二是鼓励传承人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技艺,同时支持和鼓励传承人带好和多带徒弟,发展非遗产业。
(四)在县“扫黄打非”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维护文化市场秩序。(由文化服务中心牵头,公安、市场监督、安全生产等单位,对文化市场进行维护,主要工作:一是禁止酒吧、歌厅出现黄、赌、毒等现象;二是禁止影像市场出现淫秽的书籍、音像产品等现象;三是禁止复印店出现打印反党、反国、反社会、反人类书籍等现象)。
(五)组织开展两次志愿服务活动。
1、在南华县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2024年要完成云南省公共文化云志愿服务12次。
2、在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我乡实践情况,2024年要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20场次(乡级48场次、村级72场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主要是“文明劝导、礼让他人”志愿服务、“清洁家庭、美化家园”志愿活动、“传播文明、奉献爱心”志愿活动。
从两个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情况看,我乡的活动频率高,可以圆满完成县级下达的任务,但我乡服务活动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一是云南省公共文化云志愿服务活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注册人员较少,云南省公共文化云志愿服务活动注册人员24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注册41人,按上级要求,我们两项活动注册人次都应该在60人以上。二是大部分已注册的同志,但各项活动开展没有扫描二维码积极参加服务活动,造成活动人气指数不高,活动效果质量不明显。上年度分管领导周委员多次在会议上作了要求,但参与度仍没有明显提高。
(六)广播服务工作
广播服务工作主要是应急广播服务工作,2022年,我县应急广播建设项目省级验收全面完成,应急广播在我乡全面上线,覆盖全乡,我乡共建39个站点,提供转播、录播、直播服务功能。应急广播让广大群众及时听到党和国家的声音,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受到普遍欢迎,但因自然灾害、应急广播产生电费、疑似扰民等原因,造成小部分应急广播长期不在线。目前通过检修,在线率为94.87%。
(七)电影电视服务工作
1、组织实施“2131”工程,解决群众看电影难得问题,每年下村播放免费电影72场次。
2、有效维护我乡有线电视线路,现在有62户群众使用。
3、2023年6月,县委宣传部到我乡挂牌成立五顶山乡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并成立乡、村、组服务网点,为五顶山乡2700户农户卫星广播电视服务。乡上服务网点两处设在集市,一处是张邵泽家电修理,一处是邓小军电器修理;村级网点设在村委会,由文化宣传员负责,组级网点设在村民小组,由村民小组长负责。
(八)体育发展及服务工作
1、体育场地常规普查,截至2023年,我乡建成足球场1个,篮球场35个、羽毛球场3个、排球场2个,健身房1个,健身路径6个,健身步道1条,民族体育小广场1个,并免费开放。
2、每年组织我乡干部群众开展体育比赛2次以上。
3、有效组织体育健儿、体育爱好者参加上级举办的各项体育赛事。
二、加强宣传、主动打造,培育五顶山乡村文化品牌
(一)培育五顶山特色美食文化品牌
五顶山的春夏秋冬,是一种舌尖上的艺术,唇齿留香,邀您来五顶山品尝特色美食,感受这方水土独特的饮食文化魅力,体味五顶山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创意。依托五顶山乡现有的特色美食(肉食类:黄牛干巴、火腿、牛汤锅、羊汤锅、狗汤锅、腊鹅、鹅肝、馓子、油香、洋麦粑粑、锅巴凉粉,麦芽糖、魔芋、豆腐等;蔬菜类:刺胞菜、香椿、百花、攀枝花、水芹菜、大麻菜等;菌类:块菌、松茸、鸡枞、牛肝菌、九月姑等),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做强做大特色美食文化品牌,促进特色美食销售。
(二)培育啊数者大三玄打跳文化品牌
啊数者大三玄打跳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打跳和歌唱方式多样,五顶山乡群众除回族同胞外,基本上有啊数者大三玄打跳活动。为了满足我乡干部群众文化需求,丰富文化生活,弘扬和发展民间传统文化,挖掘本土特色民族文化,同时为了发展文旅产业,培育啊数者大三玄打跳文化品牌,提升文旅产业。
(三)培育彝族刺绣文化品牌
近年来县委和政府比较关心和重视彝族刺绣的发展,专门成立彝族刺绣专班,领导、指导彝族刺绣工作,刺绣产值逐年上升。2024年,在楚雄州委、州政府和特东南大学、石油大学的助力下,在国内外进行了彝族刺绣产品展示和推介,国内外的彝族刺绣产品订单不断攀升。2023年底,五顶山乡有彝绣企业和合作社9家,绣娘160多人,产值在100万元左右。五顶山民族刺绣产业深有潜力可挖,培育彝族刺绣文化品牌,做强做大彝族刺绣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三、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
旅游工作指的是乡村旅游,但我乡受旅游资源、地理条件、交通等条件限制,此项发展比较滞后,但我乡积极谋划筹备,积极打造了三条一日游旅游线路。
(一)小石坝一日游。游客们在欣赏大自然对人类恩赐美景的同时,感受一下我们父辈建设“六五”大沟和“七六”水库的艰辛历程,再尝一下龙街水库鱼的鲜、品一下“胡子”烧烤的香,感受一下龙街荞酒的醉意朦胧。
(二)大羊槽、白石崖一日游,体验国家级森林的浩瀚和雄伟壮观,看一看白石崖险、奇、俊、秀。品三家村、马火塘天然的山猪火腿,小灶酒、野生松子、树花、蜂蜜等。
(三)美丽乡村一日游。五顶山乡牛丛村委会渔坝塘村民小组2019年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村寨”,2020年被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经过多年的民族特色村寨、民族团结示范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打造,渔坝塘以“村容美、村民富、乡风淳”享誉全乡。游客们可以赏美丽田园生活、看千年榕树、吃千年拐枣、观百年古寺品回民特色食品(如:黄牛干巴、腊鹅、馓子、油香、洋麦粑粑等)。
四、积极配合,重点谋划,推介五顶山2024年“摸鱼节文化周”活动。
2023年,五顶山乡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摸鱼节”,取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2024年五顶山乡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五顶山“摸鱼节文化周”活动的知名度,同时将商户商品展销、农户特色产品展销、特色美食(小吃)展销、啊数者大三玄打跳、文艺演出篝火晚会、融入整个“摸鱼节文化周”活动,做强做大“摸鱼节文化周”活动,再来一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体验。从而达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促进人文交流和农特产品销售,发展经济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