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南华动态

南华县多渠道做强彝绣人才培养助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日期:2024年11月26日   作者:严尚民   来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点击:[]

近年来,南华县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挖掘推选名师名匠,成立彝绣职业培训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于技术交流,劳动技能竞赛等形式大力培养技能人才,助推彝绣产业提质增效,高速发展。

一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素质强技能,促进绣工绣匠高质量充分就业。2019年以来,南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筹集资金370多万元,在全县彝绣行业及10个乡镇组织开展彝族刺绣技能培训683427/次(农村建档立卡及脱贫劳动力2063/次),其中:2024年度筹集资金近150万元,开展刺绣培训291313/次。培训后经考评鉴定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131人(中级工84人、初级工1047人),取得专项能力证书1671人,取得培训合格证书625人。通过培训,全县彝绣行业职工及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普遍提高,就业机会不断加大,就业转移率逐步提高。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经培训后成为绣工绣匠,进入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彝绣企业成为固定员工,或通过为彝绣企业加工订单产品获得收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务工务农两不误。

二推选名匠名师培育人才,以师带徒传承文化遗产。2024年,南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推送培养了丁兰英、李文敏等9名彝绣行业的领军人才,其中由彝乡名匠提升为兴滇英才首席技师1名、南华名匠”8名,并建立丁兰英技能大师工作室。截至目前,南华县彝绣行业师徒传承团队达86人,通过团队培训学员17000余人次;丁兰英等带出的徒弟中有23名已经通过了传承人考核,有云南省手绣制作工高级教师15人,取得国家手绣制作工考评员证4人,在楚雄州100名高级绣娘中南华县占47人。

三是评选认定首批南华绣匠充盈刺绣人才。在全县范围内具备较高技术技能水平的刺绣手艺人以及民间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者中组织动员报名、主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评审委员会评审、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等程序,把散落在乡村的优秀人才挖掘、推荐出去,为南华县彝绣产业发展培养一批实用型技能人才,评定了100名彝绣产业人员入选为2024南华绣匠,并将其纳入南华县人才库管理,以此来提高绣娘、绣匠的刺绣技艺,带出更多徒弟,传承好彝绣非遗文化,促进彝绣产业高质量稳定发展。

四是成立楚雄州首家主打彝绣技能培训学校南华至善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系统性程序化培养刺绣人才。2024930日,南华县首家职业培训学校南华至善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学校是以彝绣为主的职业培训学校,成立后将承接开展缝纫工、彝族手工刺绣工艺制作、乡村电子商务等工种(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年培训规模可达1000余人,可满足周边、县内民族刺绣、缝纫工、彝族手工刺绣工艺制作培训及考证需求。

五是签订长期稳定合作协议,促进彝绣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县内彝绣公司与楚雄师范学院彝绣现代产业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与东南大学合作,成立了东南大学南华乡村建设工作站、东南大学南华彝绣研究中心、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设立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工作站

六是举办刺绣工种(专业)劳动技能竞赛,提升刺绣从业者技能。南华县成功举办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云南省乡村振兴局主办乡村工匠(刺绣、银器制作)技能试点比赛,来自全省5个州市的69名民族刺绣顶尖选手同台竞技,学习交流民族刺绣技艺,最终12名匠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丁兰英获得一等奖、龚永香获得二等奖、李国秀获得三等奖。获奖选手最终将在完成相关程序后被命名为首批乡村工匠大师。同时,在南华县组织了两届由东南大学、中国银行主办的东大杯彝族刺绣技能大赛,楚雄州内10县(市)107名选手参赛。通过技能大赛的举办,发现了和选拔出了一批技艺精湛的乡村工匠高技能人才队伍。同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人才、重视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为南华县乡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基础。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带动和推进了南华县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进程,壮大了南华县非遗队伍,培育了大量彝绣人才。截至目前,南华县有专门从事刺绣的彝绣工3882人,人均年收入2.5万元,绣高端产品绣娘人均年收入4.8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有技在身、产业发展、收入稳定、就业稳定

上一条:沪滇携手助推南华兔街茶产业“蝶变路”
下一条:南华县:政务服务“增值” 企业发展“提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