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社区位于南华县龙川镇北部,区域面积9.4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人,居住有汉族、彝族、回族、白族等10多个民族。随着县城不断向东北方向推进发展,共有县级党政机关、医院和学校等6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3个商品住宅小区、180余家个体商户和企业入驻斗山社区,紧邻县城易地扶贫安置点,逐渐形成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区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交流交融成为和谐社区生活的新常态。
近年来,斗山社区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宗旨,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以服务居民为重心,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发动社区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管理,进一步整合社区人力资源,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各民族团结和谐健康发展。社区倡导“有困难找社区,有需要找社区,有时间到社区”的服务理念,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增进各民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绵绵真情。引导各族群众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走进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一是突出教育强引领,努力创建“学习家园”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斗山社区紧紧围绕党的惠民政策、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学习融入日常工作,通过各种方式深入浅出地向给居民进行讲解和宣传,动员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学习宣传活动中,争做民族团结的好榜样。深化“多元一体”国情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从娃娃抓起”的要求,依托农家书屋、妇女之家、儿童之家、文化广场、湿地公园、健身场所等活动阵地,动员社区老年协会开展“老少互动,双向关爱”互动活动,创新学习方式,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开展少年儿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宣传教育,在广大未成年人心中播撒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金种子”,使各民族“一家亲”理念在广大未成年人心田里深深扎根。
二是突出阵地强保障,努力创建“红色家园”
一点一滴显担当,一枝一叶总关情。斗山社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基层党建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的引领地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社区党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双联双强”、“四万三进”等活动有机集合,实现党建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号召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搭建党员服务群众的“红色平台”,在小区层面上创建最美小区,依法选举业主委员会,实行居民自治;在楼栋层面上创建文明楼院;在单元层面上创建睦邻友好点,开展“三爱一讲(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讲卫生)及老少互动双相关爱”和 “拉家务、入会员、选会长、评选斗山好人、见义勇为先锋队”等活动;在家庭层面上创建和谐家庭,开展了“十星级平安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和谐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孙子、好儿子、好邻居”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共建单位在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与辖区单位协调联系开展组织共建、精神文明共建、信息共建、环境卫生共建、服务体系共建、文化活动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六联建”工作。以党组织为核心,培育激活社区志愿者队伍、妇女小组、民族舞蹈小组等群众组织,调动社区各类组织参与民族团结工作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组织在社区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以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活动为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动身边人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践行者和宣传者。
三是突出民生强服务,努力创建“阳光家园”
独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社区倡导“有困难找社区,有需要找社区,有时间到社区”的服务理念,组建了一支365天时时处处为社区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精细化的服务团队。社区围绕“城市基层党建”重点开展工作,按照“责任在网格中压实、目标在网格中明确、措施在网格中落实、成效在网格中体现”的网格管理体系,创新城市网格化管理方法,形成了“1社区—6片区—15居民小组—6个支部”的4级化组织体系,在网格管理中融入社区服务管理,及时通过网格管理与各族群众交流思想、了解情况,及时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矛盾调解、信息服务,确保社区呈现出民族团结、邻里和谐、稳定发展的繁荣景象。为广大居民营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人人都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努力做到为民服务阳光、透明。一是利用电子信息屏、居务公开栏积极向居民公开低保、保障住房等办事程序、条件、承诺时限和办理结果;二是坚持党务、居务公开制度,对社区服务事项、财务和居务、社区重大事项等及时进行公示,公开内容做到经常更新,自觉接受居民监督;三是整合社区资源,成立了老年协会、书法协会、广场舞协会、太极拳协会等社会群团组织,并组建了4支文艺队,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活跃了社区文化生活,实现了各民族同胞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使广大社区居民的道德素养有了明显提高,处处洋溢着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氛围,人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阳光般的温暖。
四是突出民心强关爱,努力创建“爱心家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斗山社区用“暖心、舒心、爱心”为服务载体,开展一张笑脸相迎、一声问候暖心、一把椅子相近、一杯茶水润心、一次说清告知、一声祝福相送的“六个一”心连心活动,在技能培训、物业管理、贫困群体、文化活动、社会稳定、党员教育、共驻共建等方面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增强各民族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建立居民基本信息档案,对困难党员、下岗职工、低保户、单亲家庭、残疾人、空巢老人和困难居民单独建立“爱心档案”;组织社区内孤、寡、空、残等高龄贫困人员与辖区共建单位开展了“一帮一”爱心活动,对一些贫困群体采取共建单位帮、党员捐等方式加大救助力度,使一些高龄贫困人员早日摆脱困境;成立一支爱心志愿服务队,用真心、爱心、热心去服务一些困难群体。近年来,共给社区贫困人员送去爱心慰问金7万余元。同时,开展了“爱心妈妈”、“老少互动、双向关爱”活动;青少年志愿服务老年人,对一些卧床不起的老人定期开展服务活动,对一些孤儿、残疾人、留守儿童、高龄老人开展过生日和小年夜活动,使更多的贫困群体感受到大家的关爱。
五是突出帮扶重致富,努力创建“幸福家园”
好汉全凭志气强,好马全凭身体壮。关注民生,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落实结对帮扶制度,实行1名干部结对联系多户群众的工作机制,对少数民族群众倾情帮扶,收集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困难,协调相关部门予以采纳合理建议和解决实际困难,让民族团结的“同心圆”越画越大。加大投入力度,完成了社区辖区内的湿地公园建设,园内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场地宽广,充分保障了社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投入建设资金287万元建设打造了便民服务站、人民调解服务站、流动党员红色驿站等“一站式”为民服务大厅,推行代办制服务,为社区各族群众提供户籍、民政、医疗保险等10多项便民优质服务,自2020年建成以来,共为420人提供务工引导,为社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4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20余件。针对辖区内村组60%的承包土地被征用的现状,社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先后组织1400余人次失地农民,参加烹饪技能、水电工技能、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民族特色食品加工、彝族刺绣制作等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中,社区各族居民互帮互学,民族团结思想意识不断增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快社区软件、硬件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对辖区5个村民小组实施了灯光亮化和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等工程,致力于为社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生活环境,打造舒适宜居新社区。
六是突出创建保平安,努力创建“和谐家园”
不但乘舟亦跨鞍,道长无地问平安。始终把实现居民服务的愿望,满足居民服务的需求,维护居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导协助居民自主选出业主委员会,切实提升居民的维权意识,居民逐步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坚持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严格区分矛盾性质,及时有效处理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矛盾纠纷,营造和谐诚信社会氛围,积极畅通各民族群众诉求渠道;坚持“尊重人、理解人、感动人”的工作态度,建立和完善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大创建格局;设立了人民调解室,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矛盾调解工作,筑牢社区安全阵地。并以此为依托,建立了社区、小区和居民楼院“三位一体”的社区民族纠纷处理网络,初步形成了上下责任明确、运转灵活协调的良性工作机制。实现了“群众情况反映在楼院,问题解决在小区,人员稳定在社区”的工作目标,充分维护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共同建设文明、和谐、平安社区。少数民族群众到城市社区居住、就学、就业,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甚至在交往中产生一些矛盾纠纷。为此,斗山社区组建了一支以社区党员、信息员为主体的矛盾纠纷排查队伍,组织开展以“邻里纠纷劝一劝、贫困家庭帮一帮、老弱病残扶一扶”为主题的邻里互助服务活动,突破了邻里之间互不来往,互不认识的局面,进一步凝聚了各民族团结合力,为创建团结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是突出宣传造氛围,同心共筑“精神家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区通过设置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专栏、宣传手册、电子图文、QQ群、微信工作群,发放宣传资料,抓住各类节庆契机,组织社区各族群众开展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实现了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教育;注重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等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适时高效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积极营造创建氛围。对社区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的全部责任片区实行干部包干责任制,坚持两手抓,在进门入户的时候,一方面坚持做好文明卫生宣讲,另一方面对广大群众做好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拉家常、座谈会、城市夜话、文艺宣传演出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入脑入心。积极向少数民族群众宣讲提升文明素质、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的有关规定和政策解读,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踊跃投入到所在社区的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推动各族群众形成互帮互助、共建共赢的良好局面。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和居民一起打扫辖区内的街道卫生,通过邻里间互帮互敬互助、加强社区内各民族间团结和谐,强化了少数民族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管理的意识,促进了社区居民与辖区少数民族人口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避免矛盾的发生。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斗山社区“两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刻领会南华县肩负的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重任,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到最后一公里,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贴近群众、求真务实,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一起生活一起工作,描绘出民族团结奋进、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