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聚焦产业和就业帮扶,为6692户26744人脱贫户和1111户3791人“三类人员”稳岗就业出实招,实现“企业带动一批、扶贫车间吸纳一批、农民合作社助力一批、乡村公岗扶持一批、就近就地就业一批”,促脱贫群众挣“票子”。截至目前,全县1.62万脱贫劳动力实现外出务工1.26万人。
“一指”龙头企业发力带,促脱贫群众富脑袋。南华县1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1家州级农业龙头企业和17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累计带动1226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务工收入980.8万元。县、乡、村三级联动组织开展引导性、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平台实名数据库”,结合“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精准对接招聘信息、精准推荐就业岗位、实施有针对性地组织动员、供需对接和组织输出,使脱贫群众向二、三产业转移,学习先进的加工技术,增长见识才干,实现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
“二指”扶贫车间发力帮,促脱贫群众强增收有门路。全县16家扶贫车间吸纳96名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实现月工资收入2000元以上。扶贫车间依托辖区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品及特色产业,帮助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如南华华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集中加工吸纳脱贫劳动力28人,月收入均在2000元以上;南华七彩彝州工艺品刺绣加工厂,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21人,使脱贫群众依托扶贫车间实现就业有了固定收入。
“三指”农民合作发力助,促脱贫群众谋产业会致富。全县以产业发展为引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合作社+基地+能人+脱贫户+市场”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传帮带作用、市场纽带作用,不仅有效解决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问题,而且利用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为乡村产业振兴“筑石铺路”。目前,全县参与产业帮扶经营主体达387个,直接或间接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6261户25622人,认定的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达200余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的同时,强化自身发展,向上对接市场,向下联结农户,实现脱贫户土地流转拿租金、项目收益享分红、就近就业领工资、资金入股有分成。
“四指”乡村公岗发力扶,促脱贫群众助振兴众参与。南华县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退岗有序”乡村公益性岗位运行机制,科学合理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033个,瞄准“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脱贫劳动力和重点监测对象,实现低收入脱贫户和“三类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通过参与护林员、保洁员等乡村公益岗,脱贫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劲头更足,助力乡村振兴激情更高,形成了人人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五指”就近就地发力找,促脱贫群众长志气能发展。鼓励脱贫户立足自身发展生产的同时,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等涉农项目建设,使4058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务工,实现多渠道增收。并采取示范带动、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脱贫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增强感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