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筑牢“耕”基,保障粮食安全,近年来,南华县紧紧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目标,把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作物亩均产量,推动项目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南华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耕地零星破碎,田块窄小、坎高土薄、坡度较大。为做到“良田粮用、良田产粮”,南华县把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耕地保护、稳定提升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出了富有丘陵山区特色的“长藤结瓜”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秉持“建用并重”的理念,统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建设内容,突出抓好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着力实现“农田高标准、粮食高产量”。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科学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县已经建成投入使用高标准农田达13.14余万亩。2021年,4.9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基本结束;2022年,3.7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开工在建。

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是通过水利、道路、配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外观形态质量,提升机械化规模促使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生产能力得以提升。“高标准农田一季可以增收50-100/公斤稻谷/亩,一年两熟就可以增收100-200公斤/亩。以国家刚刚出台的水稻最低收购价129元/百斤计,一亩地每年可增收200-300元。”县农田建设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按2021年度我县建设4.93万亩高标准农田计,每年至少可增收613.5万公斤粮食”。
据统计,南华县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共投资 32745万元,共浇灌沟渠88条,184.4公里;修建机耕道75条,120公里;完工后将覆盖21.83万亩农田灌溉,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理。按照科技化、标准化的目标要求,着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全县初步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严格按照高标准、高质量进行施工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稳定保量的粮田。2013年以来,南华县对有条件、适合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的21.83万亩农田,按照县级统一规划部署,纳入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机耕道、排洪沟、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延伸至田间。
“希望的田野生机勃勃。通过新建排灌渠系、新建机耕道路和土地平整,完善了田间设施,提高了土地肥力,使得南华县水田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农田灌溉能力,整体建成后可加快实现南华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全县粮食安全的现实需求。”南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说。
让“粮田”变“良田”。目前,南华县2022年第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3.76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0.75万亩)。在沙桥镇、一街乡、罗武庄乡、红土坡镇、五顶山乡5个乡镇16个村委会实施,项目计划总投资564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458万元、省级投资2182万元),预计2022年11月底完成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南华县将进一步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办法,健全管护机制,确保良田真正发挥长效作用。

六月风光好,田间禾苗壮。在龙川镇平山片区高标准农田里,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为乡村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在以前,当地的农田大多都是零散小田,一直以来抗灾害能力低,粮食产量不高。
沙桥镇大冲村民说:以前我们这个地方田很小,全部是三角田,又缺水,无法栽秧。2021年,沙桥镇大冲片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1万亩。建设内容有土地平整,灌排渠、机耕道、生产路等田网、路网、渠网的标准化建设。项目的顺利完工,让当地农户种植的粮食有了稳产保障。
雨露乡铅厂村委会村民说:现在改成高标准农田后,机器可以直接下田耕种,方便快捷,我们的产量也提高了。
下步,南华县将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全面掀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潮,不断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工程建后管护,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片、造福一方,有效提升全县农业生产水平,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