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楚雄州南华县针对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中彝医药服务能力不平衡、服务项目发展不充分、中彝医人才紧缺、设备投入不足等问题,大胆改革创新,实施以“乡村医生会知100种中彝药饮片功效,会背诵100个中彝医药汤头歌诀,会识别50种当地常见中草药、会熟练掌握运用5类常用的适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中彝医药服务“1155”培训工程,探索“中彝医馆”建设模式,让群众共享更多改革红利。
订规划保障中彝医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出台《南华县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南华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等文件,从组织领导、体制机制、经费保障等方面支持中彝医药发展。强化政策保障,把针灸、推拿等中彝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提高报销比例。在全县推广使用中彝医疗集团院内制剂,州、县医师下沉到乡村现场指导和培训,丰富基层中彝医药服务供给。
抓培训提升中彝医服务。编撰《常见病多发病诊断与药方》《南华常见中草药》《中医临床基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选编》《南华县乡村医生中医药临床应用手册》4本简明教材,通俗易懂介绍中彝医药基础理论、中药饮片和中医方剂,图文并茂宣传普及南华常见中草药和适用技术。2015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培训班15期,参加培训1870人次,形成人人主动学习、个个进步提高的良好局面。
强师资夯实中彝医队伍。坚持“对内盘活资源,对外聘请师资”原则,通过聘请省、州知名专家到基层卫生院坐诊,开展现场带教,上山识别常见中草药等活动,为提升中彝医服务水平提供源源不断的师资力量。同时,采取“西学中、师带徒、引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做好中彝医药人才队伍传承。全县在职237名乡村医生中有157名能提供中彝医药服务,占全县乡村医生队伍总数的67.38%;全县95%以上的村卫生室均配备1名以中彝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建平台完善中彝医基础。2019年以来,在县中医医院建成名医馆、治未病暨灸法中心和国医康复中心,县妇计中心建成全省首家中彝医妇幼康复中心,县人民医院建成中彝医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成中彝医服务室,全县形成“两馆三中心一科一室”的中彝医特色诊疗格局。筹集资金1161.75万元,支持县、乡医院和村卫生室新建或改造中药房、理疗室,配发中药柜、电针仪等诊疗设备,保证乡村医生有“用武”的条件和场所。
广宣传彰显中彝医特色。以文化长廊、中药植物园种植、绘制宣传画、制作宣传片等方式,宣传中彝医、中彝药。印制《弘扬中彝医药文化,推进中彝医药发展》中彝医药科普读本12000册、宣传折页若干,广泛开展中彝医药科普知识文化宣讲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六进”系列活动,全力营造“信中彝医、看中彝医、用中彝医、吃中彝药”的文化环境。
通过实施“1155”培训工程,全县中彝医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中彝医药服务实现全覆盖,县、乡政府医疗机构中彝医服务率由55%提高到100%;122个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彝医药服务,服务率由26.56%提高到95.3%;乡、村两级提供中彝医药门诊服务人次由6.16%提高到77.08%。2021年,乡、村两级门诊处方达705812人次,其中,中彝医门诊达544037人次,改变以往到县级才能配齐中药、做上理疗的落后状况,让全县人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简、便、验、廉”的中彝医服务,共享健康南华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