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南华县“四个到位”谱写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满意答卷


日期:2024年06月26日   作者:物价股   来源:南华县发展和改革局    点击:[]

南华县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认真落实提升水资源配置效率,利用价格杠杆促进绿色发展、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成本等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四个到位”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截至2023年底,全县共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16.88万亩,实现水资源节约和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双赢”目标。

一是建立健全水价机制以供水成本为依据,综合考虑供水成本及水资源稀缺程度,建立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细化分类用水终端价格,按方计量,渠道供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及其它终端水价分别调整为每立方米0.15元、0.20元、0.30元;管道供水终端水价分别调整为每立方米0.30元、0.40元、0.50元,按照“多用多付”原则,制定农业用水超定额累计加价制度,确定阶梯和加价幅度,达到实行政府定价的水利工程水价,水利工程也将朝良性运行方向发展。

二是分解农业用水指标在县管水利工程灌区实行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常态化动态管理,根据水务局下达的农业灌溉供水方案,逐级分解细化到各乡镇、村(居)民委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用水大户,进一步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把用水定额作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办理取水许可、下达用水计划和节水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是注重工程建设和管护实施安装各类计量设施354套,流量监控设备完好,运行平稳,建成农业节水灌溉智能测报系统,细化供水单元,渠道、管道供水能够计量。按方配水,基本满足分类计量、分类计价和阶梯水价的要求。将全县9件水库纳入县管水利工程;其余6件小(1)型水库、63件小(2)型水库、小坝塘、小水池(窖),以及县管水利工程供水干渠(管道)取水口以下或乡镇、村委会管理的支、斗渠(管网)等农田工程纳入乡镇管理。进一步明晰工程产权,界定各类工程管理范围、颁发产权证,已颁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证21622本,确保了水利工程管理“有人管、有人治”,农村小型工程和田间沟渠管护责任明确和压实到乡镇、村组,落实灌区管水库和干渠、乡镇管坝塘和支渠、村组管田间和沟渠的管护责任。

四是健全完善奖补机制建立了“用水须付费、困难农户有补贴、节约用水得奖励”的机制,制定了《南华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试行)》,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农业节约用水,强化农民节水意识,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倒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农村水利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水平,并联合县财政开展资金筹集补贴。

通过改革,实现了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灌区可持续发展和良性运行,真正实现了“五有”。

一是水费收取率有提高。随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用水计量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户的水商品意识逐渐增强,对缴纳农业水费的接受度不断提高,水费收取率得于大幅提高。以近三年为例,全县农业用水2021年收取水费63.57万元;2022年64.48万元;2023年收取水费75.63万元。水费收取逐年提高,为工程建设和管护资金保障以及进一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农业灌溉节水有显现。改革前农业用水从按亩收费到改革后按立方米计量收费,从根本上转变了农户的用水习惯,增强了人们的节水意识,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压力。2022年南华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26,在农业生产面积逐年增加、产量增产的情况下,农业用水保持基本稳定,年度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占全年用水总量的比重由2017年的84%降低到2022年的77%,下降7个百分点,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农田灌溉工程有监管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了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并强化供用水管理及水费收缴,落实了田间最后一公里管护主体,解决了农田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农民管不了,集体不愿管,政府管不到”的被动局面,确保了工程有钱管、有人管、管得好,确保了工程良性运行,效益持续发挥。

四是农民增产增收有基础。通过改革,灌区内基本每一亩农田可增加农民地租收入350元左右,粮食产量增加85公斤左右,亩增产值250元,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务工,每一亩增加务工收入200元左右。

五是农业产业发展有保障。随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管护机制日趋完善,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由原来水稻等低附加值的作物向有机蔬菜、经济林果等高产高附加值作物转变,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上一条:南华县搬迁安置办认真做好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专项整治工作
下一条:县应急管理局抽查各乡镇防汛装备准备情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