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南华县:“五力齐发”食品安全度满意度连续攀升


日期:2024年08月16日   作者:陈 丽   来源:    点击:[]

近年来,作为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生态美食县的云南南华,把守护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强化组织保障、宣传培训、社会共治、监管执法,筑牢食品安全每一道防线,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连续攀升。2023年南华县城乡居民食品安全综合满意度为90.68%,在全省各县市排名第11名,名次比2022年上升48位,综合满意度上升5.42。

高位推动,强化保障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从政治上担当高位推动,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年分别不少于2次专题听取和审议食品议题,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得到有力推进。坚持党政同责,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食品安全机构,细划监管网格,形成县、乡、村、组四级齐抓共管食品安全监管格局。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层层签订县乡村三级党政和有关成员单位食品安全责任书,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指导和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食安办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卫生健康、农业农村、公安、工信商务等部门,认真分析研判食品安全形势,解决存在问题及困难,聚集工作合力。

强化监管,规范执法力。聚焦农兽药残留超标、瘦肉精、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认真做好农资、农畜产品质量检测,全覆盖排查整治各类隐患。重点检查单位食堂、生产企业和食品加工小作坊、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等,深入开展对群众普遍关注的假冒伪劣及“三无”产品、散装白酒、学校和周边食品、“三小一摊”等问题的集中专项整治,从源头上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对发现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查处。2023年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73件,案值1.69万元,罚款26.82万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案件47件,销毁价值30.7万元的假冒伪劣产品4.2吨。通过查办食品案件,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守护食品安全。

创新载体,提升预防力。通过风险分级管理,确保食品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排查和整改,落实B级、C级、D级三级责任包保干部251人,包保企业主体2981个。把食物中毒防控工作警示在前、宣教在前、管控在前,及时发布预防食用草乌、附子、野生菌中毒预警公告4期。认真落实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健全台账制度。指导单位、学校食堂运用“七彩云南·阳光食安”等信息化平台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和管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通过市场监管通手机APP等信息化手段,实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防控。

营造氛围,提高知晓力。利用3.15、安全生产宣传日、各大节日和赶集日散发宣传单,现场咨询,现场受理等形势进行宣传。综合运用七彩云端APP、应急广播、微信群、宣传栏、倡议书等载体和方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食物中毒防控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000余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32余人次、悬挂宣传布标176块、宣传展板335块,在南华融媒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账号制作并发出视频信息24余条。举办餐饮、流通环节从业人员培训4期,参与培训人员1500人次,举办食品安全监管知识培训2期,培训人员82人次。针对农村集体聚餐和校园食品安全,还开展了“七进”宣传活动,即进学校、进市场、进餐馆、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进工地,确保食品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共管共治,扩大参与力。组织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深入农贸市场、食品商铺等重点区域,尤其是城乡结合部、边远地区,对食品安全隐患进行进一步摸排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585人(次),检查食品、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2907户(次)。建立食品违法线索举办奖励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围绕平台消费、校外培训、网络购物、保健品、农村、老人等纠纷热点,建立企业消费纠纷自行处置机制、强化信用联合惩戒等举措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通过“12315”消费投诉电话、“12345”政府热线、信访等方式举报投诉,收到投诉举报209件,均已办结或答复,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每年分上半年和下半年有1100人次参与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队牵头组织的城乡居民食品安全综合满意度调查,通过随机抽取,分布在城镇、乡村的居民按要求回答网络问卷调查,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上一条:南华县:“四举措”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促进人岗匹配
下一条:南华县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