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 桃李芬芳映春光 民族团结情谊长


日期:2024年08月27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始建于2012年,是由香港言爱基金会与县委、县政府共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共54个教学班、学生2572人,教职工167人(小学在职在编86人,初中在职在编52人,临聘29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把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与抓德育、培习惯、打基础、提质量“四位一体”作为办学重点,以滴灌式精准教育教学铸牢各族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四强化”,健全工作机制,汇聚创建工作合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分类推进,形成主要领导主抓,分管校领导认真推进,各族师生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规划部署。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施措施和考核办法,确保责任明确、任务到人。三是强化理论武装。以学文件、看视频、听讲座、写心得、搞演讲等方式,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提高教职工做好民族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四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带领全体教师学习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观看王红旭、张桂梅等“师德楷模”的感人事迹,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学校打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堡垒。

“四结合”,积极整合资源,将“铸牢”融入办学全过程。一是与课堂教学“主阵地”相结合。坚持把课堂作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进步思想融入课堂教育教学中,引导各族青少年加深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的认识,树牢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的最高利益理念,坚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努力读书的志向;通过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课堂,把民族舞蹈改编为课间操,把民族歌曲乐器等引进音乐课堂,把民族服饰绘画工艺引入美术课堂等方式,不断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每月在全校各年级各班开展一次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班会,以举行“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演讲、合唱民族团结歌曲、分享“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等方式,引导各族师生树牢“四个与共”理念,坚定“五个认同”。二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校园操场、楼梯间、宿舍入口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立民族文化宣传栏、民族知识展板、民族团结标语;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宣传作用,适时播报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播放民族团结进步歌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实行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班级、新时代好少年、文明先锋等评比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人争做文明表率、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校园风尚,通过不断构建互嵌式学习生活环境,引导各族师生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使校园成为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和谐大家庭。三是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指导帮助各族师生成立合唱队、舞蹈团等丰富多彩的社团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为契机,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持续开展由各族师生广泛参与的文体活动,在校园运动会上增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搭建各民族优秀文化展示、交流平台,促进各族师生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学会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把提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通过组织经典诗文诵读、“书香伴我成长”等诗词朗诵、创作,以及汉字书写比赛等活动,不断激发各族青少年对中华文化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热情,在促进各族师生语言互通、心灵相通、命运相通的同时,培养学生专注力、书写力、艺术鉴赏能力。2023年,学校基础教育“三率”综合排名全州前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达98%。四是与校地共建相结合。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利用开学大会、教师家访、学校公众号等面向广大家长学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惠民政策,确保教育资源公平惠及各族学生。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加大对特殊困难家庭学生的帮扶力度,及时全额发放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学生生活补助费,确保“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的孩子在求学路上掉队”。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作用,定期面向家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法治教育”等主题讲座,切实增强广大家长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形成“以学校带动学生、学生影响家长、家长辐射社会”的良性循环,不断将创建成果从校园内扩大到全社会,使维护民族团结进步成为各民族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推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贡献教育力量。

上一条:南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强化重点产品监督抽检资金保障
下一条:南华县:首批百名“南华绣匠”评选落下帷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