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南华县:“631”机制解码共富密码 28个民族在产业同心圆里种出“石榴籽经济”


日期:2025年04月15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初夏时节,南华县大谷堆荷包豆蔬菜种植基地里,绿意盎然的田垄间,彝族农户杨建辉正带着汉族、傈僳族务工人员一起为豆苗搭架。锄头翻土的沙沙声与各族群众的笑语交织,勾勒出一幅共同劳作、共享红利的生动图景。这片由多民族群众共同耕耘的土地上,不仅生长着蓬勃的荷包豆产业,更孕育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活力。

产业联姻 631利益齿轮咬出民族团结金疙瘩当哀牢山余脉的晨雾漫过田垄,28个民族的锄头正共同翻耕着企业60%、农户30%、集体10%的利益公式。彝族汉子杨建辉的账本里,土地入股的红本与技术分红的票据叠成了共富账本——12名少数民族田间讲师用彝汉双语喊出的种植口诀,让荷包豆藤蔓攀着利益纽带,结出单户抗风险抱团闯市场的蜕变硕果。

智慧织网 多民族指尖上的数字农耕与共营密码滴管网在彝家绣帕下蜿蜒成网,傈僳族农户操控的无人机正为豆田绘就植保轨迹。南华数字农业的民情账本里,智慧农业技术被译成带火塘温度的民族口诀:增产5%的分红承诺,让汉话的科技与傈僳语的丰收在田埂撞个满怀。村支书王锡金把集体收益铸成霓虹下的民族文化广场,冷链物流中枢的钢架上,正焊接着28个民族的指纹。

豆中生花 从分红大会的拦门酒到长三角的文化记忆采收季的田埂成了语言教室:彝族阿妹的山歌混着汉话平仄,苗族大姐的刺绣针脚里藏着傈僳族弦子韵律。销往长三角的豆袋上,火塘纹样与弦子图案织成民族身份证,让每颗荷包豆都成为会说话的文化使者。当分拣车间的彝汉词典与分红大会的同心酒坛并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从豆荚爆裂的脆响里,长成触手可及的生活图腾。




上一条:南华县开展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使用培训
下一条:南华县:工业商贸经济一季度“开门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