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强化“四有”,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筑牢人民调解防线,不断夯实社会稳定基础,推动平安南华、法治南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人民调解有人员。坚持党建引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全县共优化设置人民调解委员会139个,其中县级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10个,设立村(社区)“和美菌乡”调解工作室128个。同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法律法规、调解技能等方面,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采取以会代训、集中授课、典型案例解析等形式定期开展普遍轮训,不断提升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员法律政策水平和化解矛盾纠纷能力,经培训达标后,实行电子证照持证上岗制度,目前全县139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均开通了电子签章,900名调解员均持证上岗,确保“哪里有人群,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就有专业调解员”。
(二)人民调解有场所。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依托,全覆盖设立人民调解固定场所,让广大群众遇事有诉求“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同时,各乡镇司法所统筹基层村组调解人员力量主动作为、热情服务,按照就近、就地调解的原则,深入田间地头、河道山林和农户家中现场调解、面对面调解、一对一调解,把调解现场搬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三)人民调解有机制。为把牢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萌发关”“成讼关”“衍生关”,全面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质效,探索建立了南华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做十化”工作机制,明确矛盾纠纷如何排查、如何化解、如何稳控等方面的程序和要求。一是排查网格化。坚持“定期排查、平常排查”和“条块排查”相结合的原则,统筹网格资源,以村组为单位,组织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集中排查,确保矛盾纠纷及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全覆盖、无盲区、无遗漏。二是处置规范化。针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由乡镇综治中心逐一登记造册,综合分析研判,确定“高、中、低”风险等级,坚持“321”工作法,分类施策,逐级化解,确保所有矛盾纠纷得到及时高效化解处置。三是稳控责任化。对一时不能现场化解的矛盾纠纷,按照“一事一策、一人一策”逐一制定化解措施,落实稳控责任。特别是对易引发“民转刑”、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风险隐患问题,在认真细致做好思想教育和心理干预的同时,采取针对性的稳控措施,坚决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升级。
(四)人民调解有成效。一是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2023年以来,全县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19次,调处纠纷2228件,调解成功2163件;2025年以来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55次,受理矛盾纠纷257件,调处纠纷257件,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97.67%,调解普法率100%。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人民调解目标,也有效化解了一批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全县未发生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不当引发的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广大群众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明显增强。二是推动了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找准了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为推动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为群众诉求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年1月以来,县综治中心受理矛盾纠纷7件,交办7件,均已化解稳控;统筹县综治中心常驻、轮驻部门受理行政复议申请8件,办结6件;受理劳动仲裁24件33人,办理结束23件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