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掌握我县天然草原生长规律,为天然草原生长及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县农业局草原办按期开展2018年草原监测工作,主要监测草原生产力、植被盖度、高度,以及可食牧草种类、生物多样性等指标,同时进行草种的识别和了解。
1、草原返青期监测。3次,4个常规样地、12个样方,返青的主要草种为白茅、积雪草、龙胆草、狼毒、牧蒿、鼠曲草等。
2、盛长期监测。10个样地、30个样方,全县平均鲜草产量为5332.22kg/hm2(355kg/亩),草原植被平均盖度为78.67%,草群平均高度为9.33㎝。主要可食植物有扭黄茅、积雪草、小叶三点金、截叶铁扫帚、野坝子、加大大蓬、勿忘我、野古草等,毒害草有毛莨、紫茎泽兰、狼毒。
3、草原枯黄期监测。2次,监测样地8个样地,24个样方,至11月初我县草原枯黄率最高达80%,最低为53%,11月10日后我县草原枯黄率全部在60%以上。
4、固定监测点进行草原生长曲线及再生率监测。累计监测样地20个,样方60个。牧草再生率在3月第一次监测后次月产量明显下降,而后慢慢上升,产量高峰期在8月,然后逐步下降;牧草生长曲线是将监测点分为不同海拔的12等份,每月在同海拔位置监测3个样方,8月产量高峰期为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