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楚雄州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


日期:2018年12月12日   作者:南华县供销社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一、南华县基本县情

南华县地处滇中高原,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西部。全县国土面积234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6%,辖6镇4乡128个村(社区),总人口24.2万人,享有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美食县”、“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等美誉,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云南省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县之一。概括起来,南华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交通区位优越。杭瑞高速公路、广大铁路、320国道和南永公路穿城而过,是川、黔、滇通往滇西和南亚、东南亚的咽喉要塞,随着楚南一级公路和广大高铁的开通,南华县城将与州府楚雄城区形成同城化发展格局,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二是林业优势独特。县内山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明显,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963米,森林覆盖率达63.73%,有林地面积249.98万亩,有核桃120万亩,花椒10万亩,已知野生食用菌种类290多种。三是彝族风情浓郁。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5%,保留着传统的彝族歌舞、服饰、刺绣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有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彝族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四是矿产资源丰富。储煤1.3亿吨、石膏1.2亿吨、锌1.3万吨、黄金20吨、砷6.9万吨,铂钯矿在全国同类矿藏中储量位居第二。五是贫困面大程度深。南华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典型农业县。2014年底,全县有2个贫困乡镇、20个贫困村、5419户贫困户、20661名贫困人口。

二、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

南华县依托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小菌子、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以野生菌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野生菌产业已成为推进南华县域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野生菌王国”品牌效应得到不断提升。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菌资源,良好的资源禀赋使南华野生菌的种类、数量、质量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境内已知野生食用菌种类290多种,占全国930多种的31.2%,占全省670多种的43.3%,占楚雄州300多种的96.7%,资源年蕴藏储量1万多吨,“世界四大名菌”(松茸、块菌、羊肚菌、鸡油菌)和“中国十大名菌”( 松茸、块菌、羊肚菌、鸡油菌、大红菌、干巴菌、鸡枞、牛肝菌、松乳菇、榛蘑)在我县均有分布,其中松茸、牛肝菌因质优量大、富含营养远销日、韩等国。在全县近250万亩林地中,均生长有不同种类的野生食用菌,适宜松茸生长的林地面积达70万亩,松茸具有生产周期长、产量高、质量好等特点。在野生菌产业的支撑下,南华先后被云南省林业局授予“松茸之乡”的称号,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野生菌美食县”、被中国野生菌协会授予“中国野生菌之乡”、被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授予“野生菌王国”称号;2015年7月,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16年,“南华松茸”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培育,县内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野生菌专业交易市场,对周边县市产生了明显的辐射作用,成为了云南较大的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场之一,形成了西南片区野生食用菌集散中心。

2017年全县野生菌集散交易量8152吨,交易额5.44亿元(县内产量6213吨,产值4.07亿元)。培育咪依噜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恒沅公司、名善堂食品有限公司等具有一定规模的14户野生菌加工企业,其中有5户企业被省林业局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培育成以野生菌基地建设、野生菌收购为主的专业合作社21个,各企业在提升、扩量原有鲜菌速冻类产品(整菇、切片)、干制类产品、泡酒类产品、油炸类产品等初加工产品的同时,积极研发野生菌精深加工,以野生菌为原料的调味品、养生健康产品已实现突破并批量生产。以“中国·南华野生菌信息港”为支点,积极推行“互联网+野生菌”营销模式,实现电商交易7000多万元。2017年,野生菌加工企业产值实现5.13亿元。截至2018年7月24日,全县野生食用菌集散交易量1379吨,交易额为12956.4万元,其中县内产量976.35吨,产值8956.5万元。

主要做法:抓机制,建基地。县委、县人民政府把野生菌产业列入高原特色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野生菌产业发展的意见》、《南华县封山育林育菌管理办法》。《松茸采集方法》、《牛肝菌采集方法》两项地方标准顺利通过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的技术审查并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目前,分别建成松茸、块菌、牛肝菌为主的保育促繁示范基地3块共5000亩,其中:五街镇咪嘿们村委会松茸保育促繁示范基地被省林业局评定为“森林云南建设省级示范基地”。

抓培训,增效益。积极与省农科院、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院校交流合作,研究、推广野生食用菌人工保育促繁技术,定期、持续地举办野生菌保育、采摘、保存、运输等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科学经营管理水平。邀请专家研讨野生菌产业发展方略和深入野生菌主产区进行技术培训,积极引导群众采用竹笼、纱布或其它覆盖方法进行保护,改善野生菌生长环境因子,减少病虫害等造成的损失,提高了野生食用菌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

三是抓龙头,强企业。制定落实扶持发展野生菌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对成效明显、带动作用强的企业给予挂牌保护,全力为野生菌企业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恒沅公司、欣泰公司、腾龙物流公司、名膳堂食品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被省林业局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创新自主品牌,研发以野生食用菌为原料的药品、保健品、保健酒、调味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抓管理,拓市场。制定了《南华县松茸等野生菌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南华县封山育林育菌管理办法》。按照严禁哄抬收购价、严禁低价倾销、严禁收购童茸出口,每家经营企业必须具备“农残”检验设备条件。严格松茸采集、收购、运输、仓储、加工、出口等环节的管理,积极开拓国外市场,野生菌出口遍及港澳、日韩、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信誉。

抓宣传,树品牌。自2003年以来,成功举办了十五届“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广泛开展野生菌贸易、招商引资、美食、旅游、科研论坛等活动,充分挖掘野生菌文化内涵,建成菌王山乐园、“菌园”示范带,把野生菌文化融入城镇建设,以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特色餐饮、造型艺术吸引游客。加强野生菌原产地品牌保护,成功注册“南华松茸”地理标志商标。《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南华县“山货变商品,商品变精品,精品变高端”的野生菌产业化道路。2014年6月,创建并上线运行的“中国·南华野生菌信息港”,成为全县在互联网上发布野生菌产业信息、提供在线服务的重要平台和野生菌行情公告、供求信息、美食介绍的重要窗口,为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综合服务信息。近年来,反映我县野生食用菌品种多、产量大、经济价值高为主要题材的《彝山百菌个个奇》、《百姓餐桌上的黑钻石》等作品在中央四台播出,野生菌产业宣传和产地效应得到彰显。

上一条:南华县供销社三会制度建设不停步
下一条:南华县供销社认真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