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经查询文献记载: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转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寒食节是禁火冷食的意思,也称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韦应物有诗句“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由此而见,古已有清明不用火之说。

“清明节,我们去扫墓”——教育我们在清明节要为烈士敬献花圈,缅怀先烈,吊念祖先。祭祖的方式很多,可以献花、插柳、植树、扫墓,可以网络凭吊、开家庭哀思会等。可近些年来,清明节往往成为森林的祭日!

作为森林公安民警的我,自从进入森警队伍那天起就没有过清明节假期之说,整个森林防火期,我们全体森林公安民警就一直处于高强度的“双严行动”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分上下班时间,宣传森林防火知识,严管野外用火,严查森林火灾案件,有时一天跑四五个现场。累,不足挂齿,看着森林被毁我们只有严惩火灾肇事者,看着屡劝不听人为用火引发森林火灾后因扑火被烧伤双手、烧伤头脸的当事人,不知道是要骂他、还是要可怜他。所幸,这些年来,我们县的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没有发生人员死亡。

然而,“3.30”凉山州木里县的森林大火,夺去了30条年轻的生命,他们有的才18岁,心痛得无法呼吸!凉山垂泪、邛海含悲,全国人民沉浸在悼念森林火灾扑救中英勇牺牲烈士中。昨天,在西昌举行的悼念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向30名烈士敬献花圈。而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对烈士们最好的哀悼方式就是不带火种入山、不在山林附近用火,清明节文明祭祀,从我做起,最大限度杜绝人为用火引发森林火灾,让感恩与思念同在,不负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