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罗武庄乡羊成庄村委会戈拉么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材料


日期:2019年10月09日   作者:南华县民宗局 鲁鹏英 罗武庄乡 毛建丽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州、县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精神,更好地做好我乡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确保我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按照《国家民委办关于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寺庙的实施意见》要求,我乡紧紧围绕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形成以示范创建为抓手,以促进民族团结为着力点,扎实有效实施罗武庄乡羊成庄村委会戈拉么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使之充分发挥模范作用,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起到模范作用,有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将项目建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华县罗武庄乡羊成庄村委会戈拉么村隶属羊成庄村委会西北面2.4千米处,距离镇21.00公里, 国土面积1.872平方公里,海拔2300.00米,年平均气温20.00℃,年降水量5.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大麦、小麦、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149亩,有林地2236.00亩。全村有40户193人,其中彝族174人,占总人口90%以上。戈拉么为彝语地名,戈:荞子;拉么:箐。意为:种荞的箐,故名。于清光绪年间(1875年)建村,迄今已140多年,历史悠久,戈拉么村保持了“质朴、自然、宁静、生态”浓郁的乡村气息风貌,村民住房基本保留着传统的彝族民居风格,建筑群融合彝族民族文化特色与建设现代化人居环境,彝族服饰保存较完整,有彝族民间小调“桂花调”、“青棚调”、“过山调”、“祝米调”、“出门调”、“栽花调”、“建房调”、“二环腔”等等,曲调流畅,节奏鲜明,热情奔放,属于自编自创的原生态民间歌舞,世代相传发扬。村内有彝族民间宗教活动场所、彝族神树,历史悠久,每年都要进行祭祀活动。戈拉么村是一个风景秀丽、风情浓郁的彝族聚居村寨。

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工作有序开展。为进一步加强示范创建工作的领导,确保示范创建的各项工作能够按时、按质、按量、有序进行。一是成立了罗武庄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站所负责人及各村委会书记为成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创建工作的日常工作事务。切实提高责任意识,落实责任主体。为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扎实有序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认真落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任务目标管理。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列入乡对村、对站所综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实行目标管理。并制定下发《罗武庄乡创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确保了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推进项目建设,夯实民族地区发展基础。始终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整合项目资源,实施了罗武庄乡羊成庄村委会戈拉么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于2017年1月开始进行项目建设前期规划,2017年2月编制了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并通过县级评审批复后,由罗武庄乡政府于5月份组织招投标,6月份组织实施,县民宗局全程加强项目施工的检查督促工作。2017年10月30日,项目工程整体已完成100%。2018年1月通过了县级验收。戈拉么特色村寨建设项目立足于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风光和民族文化底蕴,以保护彝族聚居村落为依托,以传统民居建筑群为载体,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以特色种养殖业、手工刺绣为链条,以挖掘传承戈拉么的彝族文化和民风民俗为内涵,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把“突出彝族文化特色、提升民族文化元素、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工程的建设目标,具体实施项目为:投入14.85万元,新建民族文化活动室、村民文化活动场所;投入3万元,组建一支民间艺人传唱队,举办戈拉么彝族歌舞培训班两期40余人次;投入336.9万元,实施安全饮水提升改造、进村道路、挡墙支砌和村间道路硬化;投入11.5万元,村庄太阳能路灯,垃圾池(配置垃圾热解炉);投入165.28万元,实施墙体美化亮化,特色民居改造,村中古大树保护工程;投入20万元,完成产业互助发展资金项目。发展养殖业,挂牌成立了戈拉么养殖专业合作社;投入1.27万元制作民族文化宣传栏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标识牌设立。其中:云南省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项目工程省民委专项补助金10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85.5万元,群众投资167.3万元,建设总投资552.8万元。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

(三)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为使我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开展扎实有效开展,始终坚持正确的宣传动力和舆论导向,顺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新常态的主流。坚持宣传思想 “贴近实际、贴近 群众、贴近生活”原 则,按照“团结、稳定、鼓劲”要求 ,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乡、村两级利用会议、悬挂布标、张贴宣传标语等宣传媒介,加大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争取全社会对创建工作的支持,通过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建立健全维护民族团结稳定长效机制,筑牢社会和谐稳定根基。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廉政制度等。积极倡导和始终保持“民族团结、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建共享”的良好风气,教育引导群众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科学发展。二是长期坚持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和保障民族关系和谐的有效机制;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程的辐射效应,推动戈拉么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程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不断推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加大对民族宗教领域矛盾纠纷排查。认真 落实“一月一排查、一事一化解”制度,积极构建 “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全乡各村组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可能引发的民族领域不稳定因素和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早发现问题、早开展工作、早解决问题、早化解矛盾,将可能引发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上一条:县人社局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二次集中学习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
下一条:龙川镇创建民族团结示范点工作开展情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