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料峭春寒、阵阵寒风也阻挡不了沙桥镇大田村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来齐聚一堂的热情,他们身着漂亮的彝族服装、在新落成的村大门前载歌载舞,共同庆祝大田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大门落成仪式。
崭新的村大门屹立村口,村内街道整洁干净、绿化小道旁各色小花迎着春风争相绽放,蝴蝶翻飞,漂亮的墙画绘出彝乡人民在党的带领下村庄美丽、生活美好、产业兴旺的幸福生活实景图。很难想象,这个美丽的村庄一年前还是随处可见“五堆十乱”、污水乱排,村内环境脏乱的“掉队村”。在沙桥镇党委政府统筹带领下,全镇掀起人居环境整治大提升热潮,通过“八个一”的工作机制和群众自筹自建,短短一年时间,大田村华丽变身,从以前的人居环境“黑榜村”变身为如今的环境美、产业旺、农民富的美丽村庄。

党建引领,让产业“旺”起来。村庄要“活”起来,产业是关键。为大力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沙桥镇党委、政府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产业部署规划,大抓产业发展,结合当地海拔、气候、土壤等情况,科学制定沙桥镇“十四五”萝卜产业发展规划,以萝卜产业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提升多元化精深加工,打造沙桥镇特色绿色萝卜区域品牌。2022年单大田村罗家、王家两个小组就种植萝卜900多亩,产值突破288万元。产业兴旺,群众增收,大田村现在一派“漫山遍野种萝卜,家家户户盖别墅”的美好景象。



“这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我们村产业遍地开花,萝卜、核桃、烤烟、玉米等多种产业持续发展,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大田村相关负责人开心地说。
群众自治,让村庄“靓”起来。村民生活富裕,就想住得舒心。要想住得舒心,光建设好小家可不行,村庄美丽整洁,才能真正舒心。大田村作为典型的彝族聚居村落,村民都为彝族人,和多数彝族聚居村落一样,这里民风淳朴,村民之间日常用彝语交流,十分团结。为了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村庄,让村民人人住得舒心,去年10月大田村村民自发组织向村“两委”提议,村“两委”接到提议后,召开村民大会,全村382人共同商议,一致通过决定,以自筹自建的方式投入资金共计181075元用于建设大田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和村大门建设,全面提升大田村人居环境,绿化美化家园。建设自己的家园,村民们干劲十足,踊跃参与,发扬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精神,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工作,全面推进污水治理、农村旱厕改造、残垣断壁拆除、“五堆十乱”清理整治等工作,建立了村规民约,红黑榜制度,多措并举共建美丽家园。

“大家团结一心,自筹自建扮靓家园,看着村里环境越来越美,自己住着开心,心里也高兴”。大田村村民说。
整合资源,让红色文化“活”起来。近年来,沙桥镇不断加快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深入挖掘和保护红色资源和历史文脉,将红色文化、古道文化、美食文化、民族文化等元素融入集镇建设、旅游开发等领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大田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保护和修护大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好基地日常管护工作,结合沙桥镇推出的红色精品旅游路线,力推“红色大田,魅力彝山”乡村旅游发展。


村庄美如画,人在画中居。大田村的村民们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将曾经环境脏乱差的村庄变成了村容村貌整洁美丽的宜居家园。下一步,大田村将继续推进绿美乡村建设,不断深挖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资源,让大田村真正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守得住文化的幸福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