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全州加强对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与会人员到沙桥镇沙桥村委会调研指导工作。沙桥镇党委主要领导对沙桥镇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试点工作作汇报。县委副书记王连波,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李海琼,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忠琴等县级相关领导陪同。


为加强对“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破解基层全力监督难题,沙桥镇党委积极探索,稳中求变,以建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突出党建引领,强化监督问效,着力打造“31122”加强“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党建品牌,破解基层权力监督难题,在挑得起、挑得好、挑得稳、挑得响上下功夫,巩固提升“一肩挑”工作成效,汇聚起实施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所谓“31122”“一肩挑”人员监督管理模式,具体内涵如下:
“3”是指以夯实组织力为基础,推行三清单,让担子挑得起。为堵住履职风险、厘清权责事项,沙桥镇第一时间将《‘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事项清单》《村干部履行职责清单》《村干部履职行为负面清单》“三张清单”在全镇19个村委会上墙。围绕“三张清单”,在组织参加县级培训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开展专题培训,让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和“哪些不能干”。在落实《村干部履职行为负面清单》方面,实行“一月一报告”制度,要求村监委对村干部履职情况、民主决策落实情况、维护群众利益等六个方面重点内容开展监督,并每月向镇纪委报告,自下而上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建立村干部廉政档案制度,为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勤政廉政“画像”,摸清廉情底数,增强廉政意识。每年镇党委还专题听取“一肩挑”人员述责述廉和专题报告集体“三资”管理情况,进一步让“一肩挑”人员知责明责履责尽责。

“1”是指以提升治理效能为核心,完善一制度,让担子挑得好。为规范议事流程,抓实民主决策,紧盯“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事项清单规定内容,在沙桥村委会探索推行以“提议、告知、议事、决策、反馈、监督”为基本环节的清风议事制度,议事过程中镇纪委定期派人参与、村监委全程监督、村“三员”按照职责分别监督,并对决议事项进行跟踪督促,不断推进村级事务议事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另外一个“1”是指以全方位监督为抓手,搭建一平台,让担子挑得稳。在推广好云南省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的同时,采用镇带村的模式,搭建“清廉沙桥”宣传监督平台,让群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信小程序在线上查阅镇村工作情况,力争做到群众足不出户,尽知全镇大小事。自2022年10月平台上线以来,已在平台公开事项367项,平台访问次数超3.6万多人次,现已成为沙桥镇抓实“三公开”和畅通群众诉求的重要手段。


最后的“22”是指以建立品牌效应为载体,打造两厅两廊,让担子挑得响。沙桥镇以廉洁文化为载体,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依托红色凤山文化,深入挖掘沙桥特色元素,建立品牌效应,以“红色凤山清廉沙桥”为主题打造建成了红色文化厅、廉洁文化厅、廉洁文化长廊和阳光政务长廊。



自2022年以来,沙桥村委会作为“31122”管理监督模式最先试行的村委会,充分发挥“31122”“一肩挑”人员监督管理模式效能,激励沙桥村全体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始终保持一股艰苦奋斗的劲头和锐意进取的激情,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沙桥村的发展上,向群众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沙桥村实现了五“新”。一是助推环境整治,绘出乡村新面貌。积极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倡导广大党员从自身做起、从引导亲邻做起、全天候参与环境整治工作,乡村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二是助推产业发展,增添乡村新活力。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先后组织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带动周边就业。三是助推村集体经济,注入乡村新动能。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飞地抱团”发展模式,通过盘活资产,“唤醒”一批“沉睡”资产助推产业发展,村级固定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四是助推基层治理,缔造乡村美好新生活。全力构建“党建引领+网格治理+雪亮工程”的治理新模式,建立“村、组、户”的三级网格管理服务体系,连续四年无命案发生,实现了“3降2升1无”目标,今年沙桥村委会被州司法局、民政局评为楚雄彝族自治州第二批“民主法治示范村”。五是助推文明新风,唱响乡村新乐章。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文化广场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主体,组建了党员先锋突击队,切实做到“队旗飘起来,党员徽章戴起来,网格用起来,设备亮出来,问题收上来,服务上门来”。


下一步,沙桥镇将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用好用活“31122”模式,在全镇19个村进行推广,谱写乡村基层治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