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以“马街之干”治污水 以“马街之变”展新颜 ——南华县马街镇农村污水治理的“蝶变”之路


日期:2024年06月29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今年以来,马街镇举全镇之力把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作为推动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马街落地见效的第一场硬仗来打,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态度,采取“12345”工作法,对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进行再推动、再落实,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通过百日攻坚,以“马街之干”治污水,以“马街之变”展新颜,走出了一条农村污水治理的“蝶变”之路。

建立了一套工作机制。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的农村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1个工作专班、3个验收工作组,形成“主要领导统筹推动、分管领导靠前指挥、班子成员合力共抓、村级组织协调落实、党员群众齐心参与、建管并重长效治理”的农村污水治理联动机制。严格执行百日攻坚日动态、周验收、月考评制度,以全镇上下“一盘棋”,党员干部群众齐发力的工作格局,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一个、用好一个、管好一个。

锻炼了一批镇村干部。农村污水治理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在这场“硬仗”中,马街镇坚持以“三包四联动”为抓手守好责任田,实行党政班子成员包村、镇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三级包保责任制和“支部引领、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四联动推进落实。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镇村干部“破冰前行”,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动员,讲政策,说治理,话绿美,谈发展,发动群众参与,凝聚群众智慧,上下齐心,做到农村污水治理“破冰”,有效解决农村污水顽疾,形成了一批投工投劳、资金筹措、发动群众、项目谋划的工作经验,啃下了资金缺乏、规划设计、长效运行等一堆硬骨头,以干部思想之变、能力之变激活了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总结了一批典型经验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党群共治的方式,以村小组为单位,积极组织召开群众会,统一群众思想,采取党员干部带着群众干、逐户动员、逐步突破、逐项实施、逐一清零的方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污水治理新格局。二是采取“12345”工作法,积极构建“镇主导、村主责、民主体”的工作机制,通过群众投工投劳、以工折资、社会乡贤捐资捐物,落实辖区群众“1角钱”筹资工程来建设自己的家乡;三是由各村挖掘本土工匠组建村级农事工程技术服务队,采取“服务队+群众投劳”的模式,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办法”的思路逐村逐户治理;污水治理专班组下沉村组开展技术指导,确保每个村组规划、质量、进度全过程无死角。四是按照镇有示范村、村有示范组、组有示范户的要求,每个村委会先集中打造3个村形成示范,再以点带面推进全村污水治理工作,做到打造一个示范点,总结一批经验。五是建立污水分级管理责任制。以村为单位,采用“片长+户长”两长管理模式明确管护责任,由村组干部担任片长,实施项目户主为户长,主管及处理设施由片长负责组织管护及定期清掏,管护费用由“1角钱工程”,整合乡村公岗、村集体经济投入等一村多策多方位来保障;自家化粪池及接户管线由户长进行管护,村委会对各村管护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将问题在末端遏制,形成项目管护长效机制。

提升了一批村庄环境。马街镇将农村污水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绿美乡村建设的切入点,因地制宜,上下联动,聚焦污水治理,明确治理一个村、达标一个村、改善一个村的整体思路,将污水治理与“厕所革命”有机结合起来,塑造了一批可复制和可推广的人居环境提升先进典型,在全镇范围内选树最美乡村13个,美丽庭院340户,实现了村庄干净整洁、乡村环境优美,全面提升了乡村颜值和内涵。

截至6月15日,马街镇已全面完成农村污水治理示范村3个、示范小组47个、一般村民小组74个、治理农户3194户,完成率达100%。如今的马街,村庄焕然一新,村子里闻不到臭味,看不到污水横流,听不到群众怨言、一个个乡村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四美”乡村点缀在绿水青山间。

上一条:南华雨露:砥砺奋进 谱写稳步向好发展新篇章
下一条:南华县马街中心学校:德育之花在校园悄然绽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