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五顶山乡:“五治”融合架起干群“连心桥”


日期:2024年09月20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五治”融合,润物无声。今年以来,五顶山乡以构建干群关系最融洽的乡镇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聚焦网格化管理,从群众身边的小事着手,把一件件平凡小事干成暖民心、聚民意的大事,做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文章”,走出了一条多网融合、多元治理方式相结合的基层善治之路。

“政治”筑初心,凝心聚力促发展

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构建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扎实推进“三抓三促”行动,持续深入推进党组织建设标准化,不断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以牛丛村党总支为试点,建立四级网格化管理制度,配备网格员19名、微网格负责人75名,定期入户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及法律法规,听民声、解民难,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自治”聚民心,群策群力添动能

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规范落实党务、村务 、财务“三公开”,建立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评比机制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制度。今年以来党员示范、带动群众投工投劳、捐资捐物参与家乡建设。全乡整合上级资金74余万元、各村自筹投入资金15余万元、以工折资20余万元,全面完成87个村民小组污水治理工作。

“德治”润人心,树立文明新风尚

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理论宣讲模式,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参与乡村治理。按照村规民约明确道德评议标准,大力开展“最美家庭”“民族团结家庭”“勤俭助廉家庭”评选工作。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乡音“土语”播种文明“种子”。组建志愿服务队6支、84人开展各类宣讲200余场次,开展移风易俗、文明交通、红白喜事简办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87余场次。

“法治”守公心,和谐稳定沁民心

严格落实家庭风险评估制度,对三大类重点人群均纳入风险排查评估,并开展动态走访化解,建立完善风险户台账。矛盾纠纷严格按照源头化解的原则开展逐级上报、分级化解,筑牢“小事不出村、平安不出事”第一道防线。坚持法治思维,把普法教育融入矛盾化解的全过程,让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行为习惯和准则。着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法治小巷1个、和美菌乡调解室1个。开展普法宣讲24场次,发放普法读物7500余册、开展各类普法宣传30余场次,受教育4000余人次,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好氛围。进村入户开展矛盾纠纷调解12次,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3起,同比去年提升43.7%,刑事发案持续归零,无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发生。

“智治”强核心,便民服务更高效

智慧有着无穷的力量,如果运用得当,便可事半功倍,锦上添花,让事情解决得更加圆满。五顶山将现代科技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实现“治理”向“智理”转变,依托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在6个村重要路口、路段安装智能摄像头1547个,实现重要路口、重点区域全面覆盖,为群众织起一张安全牢靠的监控防护网。2024年以来,受理群众来访事项6件,12345公共服务热线平台投诉案件5件,“十无”成效持续巩固,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体干部职工继续当好队伍建设领头羊、工作落实急先锋、人民群众贴心人,在政治“党建引领”、自治“内消矛盾”、德治“春风化雨”、法治“定分止争”、智治“精准赋能”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将道德体系与乡风文明共建、与社会管理衔接,使其成为推动乡村治理工作的新动力,不断巩固农村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上一条:南华县马街镇:青山月圆夜 鸟归人团圆
下一条:五街镇:清水萝卜家常菜,男女老少都喜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