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南华县雨露白族乡,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河道沟渠清水流淌,一幅“村庄美、人气旺”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雨露乡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创新“12341”工作模式,通过规划引领、全域攻坚、长效治理,扎实推进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成功获评省级绿美乡镇,雨露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规划先行,筑牢整治根基。“整治工作不能盲目推进,必须锚定长远目标。”雨露乡党委书记介绍,该乡以“生态立乡、文旅兴乡”为总遵循,融入全县文旅发展规划,编制完成1个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和7个实用性村庄规划,构建“一环两带六区”农文旅融合布局。同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由联系领导包村、工作组包片、干部包户,将整治责任精准落实到人。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推送信息200余条,发放倡议书2000余份,让“环境整治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

全域攻坚,刷新乡村颜值。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问题,该乡掀起全域整治热潮。组织乡村干部、党员先锋队、志愿者等750余人次,对主次干道、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开展“地毯式”清理,累计清运垃圾1200余吨,清理河道沟渠11公里,规范农具堆放点20余处。在基础设施提升上,整合沪滇协作资金推进“厕所革命”与污水治理一体化,完成问题厕所整改,安装污水处理设备实现达标排放。

长效治理,巩固整治成果。“整治不是‘一阵风’,要靠制度管长远。”该乡创新建立“五有四无三抓两约一制度”体系: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保障机制,推行垃圾收费“5角钱工程”,组建公益岗和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巡查。通过“门前三包”责任制与村规民约绑定,引导群众从“跟着干”变为“自觉干”。网格管理员每周三次巡查、问题清单闭环整改的机制,更让环境问题“早发现、快处置”。
下一步,雨露乡将持续深化整治行动,推动“生态绿环”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让美丽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