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暖阳如金箔般洒落,将雨露的农家小院镀上一层璀璨的丰收底色。从屋檐垂落的玉米串到院落铺展的“黄金毯”,从晒场翻滚的粒粒饱满到机械轰鸣的脱粒作业,一幅幅“颗粒归仓”的丰收图景在乡间徐徐铺展。农户抢抓晴好天气,以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交织的方式,将丰收的喜悦定格在每一寸晒满玉米的土地上。

在雨露乡镇模河村,农家院落里,新收的玉米棒堆叠成小山,巧手村民将玉米编成长长的“金色项链”悬挂在屋檐下,金黄的玉米串如金色璎珞垂落。屋前水泥地上,脱粒机“嗡嗡”作响,金粒如瀑布倾泻,堆成一座座连绵的“金色山脉”,阳光穿透玉米缝隙,在籽粒上折射出璀璨光泽。“这晴好天气就是天然烘干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村民段大哥一边娴熟地编玉米,一边笑着说道,汗水与笑意一同在阳光下闪耀。

丰收背后,是政策与勤劳的双重托举。雨露乡春耕时便落实“早安排、早备耕、技术到田”举措,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技术,不仅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植业保险,更邀请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耐旱高产品种,让农户从“会种田”升级为“慧种田”。2025年全乡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275户25520.92亩177.88万元。

如今,从雨露杨方村晒场的“粮海”到镇模河农家院落的“金山”,每一处晾晒的玉米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这是大地对勤劳的馈赠,是政策对耕耘的回响,更是乡村振兴路上奔涌不息的“金色动能”。这遍野金黄,晒出的不仅是丰收硕果,更是党群同心共筑美好生活的温情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