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办事跑断腿,现在网格员上门帮;邻里有矛盾,不出小区就化解。”南华县龙川镇火星社区居民王大妈的话,道出了当地基层治理的新变化。如今的龙川镇,靠党建引领织密治理“一张网”,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治理效能看得见、摸得着。
党建是治理的“定盘星”,龙川镇先从建强堡垒发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里,新建的党支部和扶贫车间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社区里的党群服务中心成了“红色驿站”,“三家一园”创建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更贴心的是“网格员夜话”的开展,干部群众围坐聊天的同时,还能学习政策、模拟防灾演练,78场实战演练让网格员应急能力大幅提升,经验在全县推广。原来各管一摊的党建、综治、创文创卫等网格,如今整合成“一张网”,121项服务事项明明白白,“以奖代补”机制让服务更高效。
这张网能精准服务,关键在“织得密、有人管”。镇上构建了“乡镇—村社—小组—微网格”四级体系,2440名微网格员加上514名楼栋长,成了群众的“贴心人”。社区民警、市场监管等部门的202名专业人员下沉网格,去年以来收集各类信息3800多件,化解矛盾近500起,排查安全隐患700多处。智慧化手段更让治理提效,6个建城社区流动人口出租房小区内841个智能摄像头上岗,12个小区接入公安视频平台,守护着居民安全。
治理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针对“一老一小”,镇上动态管理1806名高龄老人,新建4个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全覆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5万人,技能培训让1600多人掌握新本领,8户群众拿到创业贷款带动24人就业。矛盾化解有妙招,借鉴“枫桥经验”的“两型二十四字诀”很管用,矛盾化解成功率达98%。29个村社修订的村规民约更接地气,“节俭办席”“厚养薄葬”等内容上墙,加上“绿色积分”兑换,村民用小积分换出了大文明。
治理实效最终落在民生改善上。龙川镇学推“千万工程”,火星社区张和屯、金珠河和上山脚3个自然村成了示范村,在罗家屯文化艺术村设立了全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2025年上半年现场推进会实地观摩点,龙川江沿岸成了宜居宜游的风景线。集体经济壮大让群众共享红利,斗山、西云社区合建的木材加工厂,带动2个社区增收超170万元,6个村社收入破50万元,今年前9月全镇集体经济达400万元。政务服务更省心,“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让所有事项“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率100%,群众办事不用再来回跑。
从党建引领强根基到精细服务暖民心,从环境改善到共同富裕,龙川镇用“一张网”绣出了基层治理的幸福图景,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实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