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收割后,田间地头的秸秆何去何从、如何处理?近年来,雨露乡用“五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给出了答案。

“饲料化”肥了牛羊,推动了养殖业发展。在雨露乡赵兴华肉牛养殖家庭农场,只见一捆捆玉米秸秆被送进铡切揉搓机里,切段、粉碎、打包……在机器“轰隆隆”的运转声中,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秸秆从“废弃物”变成“饲料包”,分类通过机器运送进窖藏室里。该家庭农场负责人赵兴华介绍,农作物秸秆加工,配以一定比例的玉米面,养出来的牛不仅壮肉品质还一级棒,农场年利用秸秆可达600吨以上,带动群众增收300万元左右。

“基料化”喂了白蚁,丰了菜篮子。引进南华县绿耳蚁巢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玉米秸秆与牛粪发酵作为鸡枞基地白蚁的主要食物,积极示范推广白蚁鸡枞菌促繁,为体验者提供鸡枞窝、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带动63户群众增收2.0211万元。

“肥料化”沃了土地,促进了粮油种植。鼓励种植户采用秸秆粉碎与畜禽粪便堆沤发酵制成有机肥料还田,增加基质肥力,还可出售增加经济收入。
秸秆的“变身”程度还远不止于此。该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欧阳丽娟说:“现在,废弃秸秆有多个‘归宿’。水稻、玉米秸秆,以每公斤5-6元的价格卖给养殖大户,为村民增加了一笔收入,还积极推广秸秆青贮、黄贮、机械粉碎还田”,油菜、小麦、蚕豆等秸秆的综合利用也在推进中。通过多种方式灵活处理后,雨露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