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沙桥镇:以工代赈“小杠杆”,撬动乡村振兴“大格局”


日期:2025年07月15日   作者:王晓婷   来源:沙桥镇    点击:[]

自2024年以来,在各级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沙桥镇通过积极谋划、精准申报,截至目前,已成功争取到3个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达2278万元。其中包括已经实施投资749万元的沙桥镇2024年以工代赈项目、正在实施投资760万元的沙桥镇2025年以工代赈项目和即将实施投资769万元的沙桥镇索厂、新华片区2025年以工代赈项目。3个以工代赈项目,覆盖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共计硬化村组道路约30.2千米,新建输水管道40.8千米,直接惠及全镇9个行政村,为群众铺就“家门口的致富路”,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家门口就业,群众增收有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沙桥镇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带着就业走”原则,3个以工代赈项目预计吸纳当地群众400余人参与建设,其中脱贫人口、监测户占比超35%。通过“日工+计件”结合的方式,务工群众日均收入150—200元,3个以工代赈项目预计发放劳务报酬800余万元,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以前外出打工,一年到头存不下钱。现在在家门口干活,既能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参与2025年以工代赈项目的石桥河村村民罗大哥感慨道。

技能培训赋能,群众就业“硬实力”提升。在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过程中,沙桥镇创新推出“工程+培训”模式,项目领导小组结合项目用工需求,利用施工场地、机械设备等,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开展砼工、钢筋工、模板工就基本技术要领、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意识等开展培训。截至目前,沙桥镇以工代赈项目已举办2次务工群众现场培训会,培训务工群众268人次。通过技能培训,推动200余名群众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型,就业率提升25%。瓦黑井村村民鲁大哥参加培训后,从普通小工成长为钢筋工,日工资从之前的150元提高到现在的200元。“自己有了技术就是不一样,以后到哪儿都不怕没活干!”鲁大哥一边擦汗一边开心地说。

基础设施升级,产业振兴添动沙桥镇3个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不仅能解决辖区内群众就业问题,还将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争取实施的3个以工代赈项目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硬化村组道路约30.2千米,新建输水管道40.8千米,大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及农村交通条件,有利于培植萝卜产业,发展贡菜、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可有效改善居民出行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产业的发展。有这么好的基础设施,明年我们还要继续推广种植贡菜,种植户预计户均增收2万元。”三河底村党总支书记说。

2278万元以工代赈项目资金的投入,不仅是沙桥镇基础设施的“升级版”,更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下一步,沙桥镇将把项目谋在群众身边、建在群众“家门口”,持续发挥“以工代赈”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综合效益,让更多群众端稳“家门口的饭碗”,激发乡村振兴“源动力”,绘就共同富裕的新图景。

上一条:一街乡:针尖筑梦——李国秀的非遗传承与创新之路
下一条:【哀牢青锋】扎根山林 学习成长——马街镇开展年轻干部“思享荟”交流分享周活动(第二十一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