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民才能富。近年来,红土坡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布局,努力探索“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发展路子,结合立体气候优势,围绕“吃热气、长志气、出名气”的工作思路,扭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在“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发展格局下,鼓励高海拔地区农户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在半山地段引导农户在抓好烤烟、核桃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前提下,发展肉牛、生猪养殖;在低热河谷地带鼓励农户发展芒果、花椒、西瓜、冬早瓜菜种植。据统计,全镇共种植核桃20万亩,花椒2.29万亩,华山松5万亩,种植中草药5658亩,沃柑、芒果、柑橘、软籽石榴等热带水果3143亩,魔芋1500亩,商品蔬菜5100亩。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一手抓产业推动,一手抓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五位一体的产业扶贫开发模式。实现了10个行政村均有1个以上专业合作社,共培育农民新型经营主体26个,吸收贫困农户507户。其中新建的罗纳里大独田生猪养殖小区、起岔夸腊鹅加工厂、大旭宇沃柑种植基地成为贫困户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培强壮大龙头企业。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培育龙头企业的突破口,通过“一扶、二引、三培育”的工作思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如新引进的正邦公司,年出栏生猪8000头;洱源县鹏霏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有机大蒜800亩,红辉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沃柑300亩。





强化宣传引导。党委、政府结合工作实际,强化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在南华县2020年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展销会上,共销售核桃340公斤、核桃油20公斤、特色小灶酒10公斤、甜脆玉米8000公斤、有机大蒜1371公斤、蔬菜1200公斤、土鸡蛋5000枚、大旭宇山窝鸡蛋5400枚、华山松子120公斤、干料中药材100公斤、火腿135公斤、萝卜干60公斤,销售额达77410元,红土坡农产品成为了城里的“热销品”迅速走红南华。






强化技术指导。整合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林草中心、水务服务中心等专业骨干力量,组建技术服务指导组,通过开展入门农技指导、举办培训班、发放指导手册等方式,实现了指导贫困户全覆盖。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沃柑、中药材种植、科学养猪等科技培训8期,培训人数达520人次,全面提升农民科技运用水平的能力,实现科技助产。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红土坡镇“高山药材旺、半山牛羊壮、江边瓜果香”的三带产业发展模式逐渐形成,群众的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