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共建显成效 产业兴旺促振兴
南华县龙川镇河硐村委会位于县城西南部,属于山区,距离龙川镇镇政府11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民风淳朴,村民勤劳,是全县汉族村落的典型代表村。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3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25亩。截至目前,有农户666户,常住人口2882人,劳动力1920人。有农民合作社4个,有沪滇合作项目3个,有村集体经济光伏发电站1个;13个村民小组通硬化路、通动力电。河硐村共有脱贫户 89 户374人,现已全部脱贫。据统计,202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64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万元。

打好企业组合拳,园区建设初具雏形。龙川镇把沪滇产业扶贫协作作为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抓手,谋划过程中,重点依托上海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引进农业种植业龙头企业,通过签订《合作共建框架协议》,采取“基地+企业+贫困村+农户”的新型模式,与嘉定区在产业合作上形成新突破,劳务协作上实现新拓展,以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基地务工、项目设施出租、订单农业等方式,带动群众持续增加收入。2020年7月,通过东西部扶贫产业合作引进上海市爱到家公司在上庄科、徐营、河硐三个村委会流转土地1400亩种植西蓝花,每年种植西蓝花两茬,间种其它作物一茬,基地总产值达1344万元;12月引进楚雄滇耘花卉园艺有限公司发展玫瑰花种植,鲜切花于今年9月份陆续上市,年内实现产值200万元。同时,为实现“目标高定位、架构高统一、数据高集中、系统高实效”的目标,着力构建现代特色种植农业指挥平台、统筹指导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等沪滇协作现代特色农业种植产业园,于今年9月引进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以技术指导和提供优质子种的方式融入到园区建设中。以上三家企业的落地,对建成县域农业样板体系,为全面构建乡村振兴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提供了“南华实践”。

争取沪滇资金投入,唱响产业发展主旋律。南华县抓住东西部地区扶贫协作帮扶的政策机遇,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实际,发挥种植业基础夯实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花卉、玉米和西兰花等特色产业种植。2020年以来先后投入沪滇帮扶资金2450万元,在龙川镇河硐村委会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种植产业园配套设施。其中:2020年投入资金410万元,建成河硐村温室大棚60亩,温室配自动开窗通风系统、自动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滴管系统等,项目建成后由楚雄滇耘花卉园艺有限公司发展玫瑰花种植,公司和河硐村委会签订了15年期的租赁合同,年内村委会实现租金收益26.6万元;同时,投入沪滇资金540万元,建设西蓝花冷链包装车间厂房1200平米、冷库700平米,冷链包装车间已正式承租给上海爱到家企业投入使用。2021年,投资1500万元建设占地80亩玫瑰花种植温室棚,配套建成具有智能控制系统的采后处理中心、加温中心、蓄水池和园区围栏,12月将正式投入使用。通过大量沪滇资金的投入,引领了当地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村一品”样板。

找准增收发力点,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沪滇协作项目帮扶和企业资金投入,带动了贫困村的产业转型升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当地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机遇,年内形成了《南华县龙川镇河硐村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实施方案》,并及时成立龙川镇河硐村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主抓河硐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在全面发力,重点打造的基础上,该村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乡风文明全面改观。一是土地流转增加收入。土地流转每亩租金1000元,1460亩(含温室棚用地面积)每年可实现土地流转收入146万元,涉及的360户农户,户均每年增收4055元;二是吸纳务工人员,增加当地群众务工收入。通过基地务工,吸收当地群众从事种植、管理、采收、分拣等岗位带动500余人实现就近务工就业,项目开展以来共有1000多人次在基地务工,支付工资140余万,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增加务工收入340万元以上,常年固定务工人员50余人,带动贫困村脱贫户户均增收4500元,带贫成效十分显著;三是设施出租,资产收益模式助力乡村振兴。通过西蓝花冷链包装车间出租给企业经营,每年实现租金收益43.4万元,收益用于带动贫困户和帮扶困难群众以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四是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发展订单农业。通过 “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渠道资源和技术优势,通过基地示范种植,技术培训,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订单农业增加收入,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五幸福美丽新农村逐步成形。全村群众发展思路明晰,幸福指数得到全面提升,村内环境整洁、优美、舒适、和谐,生态更优、环境更美、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文明的宜居新农村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