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南华县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贯穿应急管理中心工作始终,全面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紧绷“安全弦”,下好“四步棋”,织牢“防护网”,扎实推进南华县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走深走实。
下好“先手棋”,精密部署为专项行动营造浓厚氛围。开展专题学习,结合实际制定印发《南华县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方案》,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各乡镇各部门第一时间制定印发专项行动方案,并采取多元化方式开展传达学习和宣传解读,全覆盖通知到行业领域内所有企业单位,把整治措施落到每个单元;建立健全专项行动组织领导和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按照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巩固南华县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成果,结合重点检查事项以及本行业领域典型事故教训,研究明确细化排查整治重点和整改、验收等相关内容,确保重点突出、简洁管用制定检查计划;专题学习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省69项、州100项、县100项具体举措,逐条对照狠抓落实,层层压实责任,全面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下好“关键棋”,靠前主动服务为企业安全发展保驾护航。坚持“服务指导、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原则,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开展安全生产普法教育,常念“安全经”,常敲“安全钟”,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集中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3期280余人次,详细讲解岗位操作技能、隐患排查、安全风险辨识、应急救援等方面的技能,组织安全知识及管理能力考试,检验培训成果,织密织牢安全生产防护网;采取“督导检查+专家诊断”模式,聘请安全生产专家免费为企业提供事故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对监管企业进行“体检式”“地毯式”隐患排查,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推动企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走深走实,2023年聘请省州级专家22人次对南华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等行业领域开展全面彻底的安全隐患排查6轮次,查出隐患1082条,其中重大隐患23条,一般隐患1059条,通过“找病症、寻病因、开药方”的方式,找准制约企业安全发展的“病根”,为企业开具疗效显著的“药方”,实现隐患整改消除;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广泛宣传惠企惠民政策,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在生产经营中涉及行政执法方面的诉求,听取企业相关意见11条,帮助企业解决堵点难点,打造“监督无处不在、执法无事不扰”的监管模式,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下好“制胜棋”,精准高效执法让安全监管责任压紧压实。聚焦执法重点,完善执法计划,紧盯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行业企业等18个安全风险等级较高的重点行业领域,开展精准化规范化执法行动,采取定期调度、挂牌督办、警示约谈、“一案双罚”、公开曝光等方式,切实提升监管执法效能。盯住违法行为,加大整治力度,落实治理措施,抓好建立台账、挂牌督办、限期整改、严肃查处、严厉问责等工作,狠抓安全隐患政府挂牌督办,以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压实责任、限时整改、逐一销号,2023年州级重大事故隐患整治挂牌督办整改验收5项,县级重大事故隐患整治挂牌督办事项20项,已全部整改销号;明确监管职责,将执法案件质量纳入考评指标,坚持问题导向,敢于较真碰硬、盯住不放,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截至目前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5件,其中:工贸4件,非煤4件,烟花爆竹7件,共罚款10.12万元,其中实施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一案双罚”5次,罚款6.81万元;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引领作用,强化正向激励,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对基本案情、调查分析、法律运用、宣教意义等内容进行公示,积极展示执法成效和队伍形象,南华县应急管理局立案调查处理的《云南惠强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处罚案》被省安委办列为典型案例通报表扬,行政执法水平不断增强。
下好“长远棋”,广泛宣传教育让安全成为社会共同追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五进”活动,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凝聚安全的最大共识,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利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0.13国际减灾日”等活动载体,向公众宣传安全知识,普及突发应急避险、安全警示教育、防震减灾等知识,切实推动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共悬挂宣传横幅150余条,摆放安全知识宣传展板62块,发放各类安全生产知识宣传资料43200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5700余人次,发放安全知识购物袋4500个,确保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得到自觉贯彻落实;创新拓宽安全生产举报渠道,大力推行安全风险隐患报告奖励工作,积极推广运用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举报系统和小程序,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和从业人员共同推进安全生产的积极性,真正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格局,营造社会和谐稳定、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