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腾龙物流始终将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为契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到企业生产发展各项工作中,在以物流打通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同时,不断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创业平台、致富路子,促进各民族更好地互嵌融合发展。2023年被命名为“楚雄州第一批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计划实践基地”。
以“宣”为导,夯实民族团结思想根基。
一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氛围营造。腾龙物流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环境文化建设中,在驾驶培训学校、车辆检测大厅、公司大门入口等人流必经处,以海报、条幅、展板、LED屏等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等思想理念,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氛围,引导各族员工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在公司微信群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栏目,在“职工驿站”滚动播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公益宣传片,确保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深入人心。
二是切实保障各族员工合法权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尊重各民族生活和风俗习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写入企业规章制度中,严厉禁止一切民族歧视现象的发生。
三是促进各民族广泛三交。从各族群众的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为切入点,建设足球场、工会驿站、大货车驾驶员之家等文体活动设施空间,利用传统节庆日、法定假日等广泛开展富含中华文化内涵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为各族员工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平台,将企业建设成为砥砺奋进、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进步家园。
以“融”为要,推动各民族互嵌融合发展
一是推进全方位互嵌。腾龙物流对党支部活动室、群团组织活动室、阅览室、谈心谈话室进行升级改造,适时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学习活动;面向员工开展关于驾驶安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企业管理等系列培训,坚持开展技能大赛、技术比武等活动,促进员工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成长成才;大力传播现代文明理念,推广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破除封闭保守思想禁锢,以员工辐射家庭和社会,不断促进各族群众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企业力量。
二是拓宽共同富裕道路。腾龙物流经营业务对内覆盖的省内16个州市,对外辐射缅甸、老挝等国家和地区。公司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融入和服务于国家、省州县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加强与业务覆盖区的物流行业、工业园区、学校等合作,不定期开办“物流流动课堂”、帮扶扶智专场招聘等活动,积极为各族群众搞培训、谋出路,带动物流产业沿途更多群众投入到行业发展建设中来。仅2023年,腾龙物流就与参加培训、招聘的群众签订劳动合同1200份,有效带动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以物流搭起民族团结进步“连心桥”,畅通共同富裕“幸福路”。
三是服务“双循环”战略。物流体系是城乡商品流动的基础,腾龙物流以南华县“四好农村公路”修建为契机,加快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用10年时间完成对全县10乡镇128个村(社区)电商物流配送的全覆盖,实现“快递进村”和“货物直通田间地头”,年吞吐量达730万吨,奋力推动云南制造“链”接全国、“流”通世界,不断满足全国各族人民对“云品”的热爱与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农副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的打通,南华县上中下游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绿色优质农副产品供给得到增加,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菌乡”绿色名片越擦越亮,各族群众联合创业就业蔚然成风,互嵌融合发展势头愈发强劲,更好地服务了国家“双循环”战略。
以“责”为重,积极服务地方发展建设
一是投身公益事业。腾龙物流在发展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积极参加抗旱救灾、地震救灾、慰问孤寡老人等社会公益活动,累计捐资捐物193万多元;并向县光彩促进会捐款6万元,设立“寒窗助学”资金资助16名南华籍大学生完成学业,通过一系列爱心帮扶不断让各族群众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二是助力帮扶解困。本着“帮扶先扶智、量身做方案、造血补短板”的原则,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出资支持车子塘、平山村委会、龙泉、斗山社区和沙桥镇新农村建设,帮扶48户建档立卡户脱贫,为 26 户85 名“穷亲戚”制定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并安排28名建档立卡人员在公司就业。在脱贫攻坚完成后,继续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帮助指导下,积极协调社会各界推动落实群众最关心的安居富民、环境治理、农业产业设施、庭院经济等增收入项目建设,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5238余人,带动实现村强民富、村企共赢,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