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南华县乡村振兴示范园罗家屯社区野生菌加工车间建设项目(续建)绩效评价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根据《南华县财政局关于下达 2025 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通知》(南财农〔2025〕29 号)等文件及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会会议研究,下达南华县乡村振兴示范园罗家屯社区野生菌加工车间建设项目(续建)1100.0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2.主要内容及实施情况、资金投入使用情况
建设规模和内容:建设冷库仓储1290.3平方米、配套生产烘干杀菌设备及包装设备购置及安装、配套电力设施设备;建设供热和排水等公用工程及环保工程。
项目总投资:总投资概算1100万元,其中申请衔接资金1100万元,主要用于:1290.3平方米冷库仓储建设及配套生产设备、配套电力设施购置安装,冷库仓储3100元每平方米,投资400万元,配套烘干杀菌设备及包装设备购置及安装550万元,配套电力设施1250KVA变压器3台,完成高压线接入及土建安装投资150万元。
(二)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通过“政府+企业投资+衔接资金支持”方式建设,通过“平台公司+企业+脱贫户”模式运行,收益主要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加脱贫群众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2.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及自评分情况
(1)产出指标
①数量指标:完成南华县乡村振兴示范园罗家屯社区野生菌加工车间建设项目(续建)1290.3平方米冷库仓储建设及配套生产设备、配套电力设施购置安装,自评分10.3分;配套500万元烘干杀菌设备及包装设备购置及安装,自评分9.3分;配套电力设施1250KVA变压器3台,自评分9.3分。
②经济效益指标:奖补资金兑付率(≥100%),自评分10.8分。
③时效指标:任务完成时限(10月),自评分10.3分。
合计自评分50分。
(2)效益指标
①经济效益指标:农业科技带动增加产业产值(年产值)≥780万元,自评分15分。
②社会效益指标:特色产业带动增加贫困人口就业人数≥31人,自评分15分。
合计自评分30分。
(3)满意度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南华县乡村振兴示范园罗家屯社区野生菌加工车间建设项目(续建)受益贫困人口满意度≥90%,自评分6.6分,农业经营主体满意度≥90%,自评分6.6分,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农户满意度≥90%,自评分6.8分。合计自评分 20 分。
该项目绩效目标自评分为 100 分。
(三)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1.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正常开展项目建设,确保在计划内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南华县国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县国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是项目实施的责任单位,负责具体组织编制实施方案,对项目进行实施、资金筹措、施工组织以及安全生产、质量、进度、后续管理等全面工作。
1.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工程部,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及办公室人员如有工作变动,由接任者自行递补,不再发文明确。
1.2公司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协调指挥,亲自指导项目的实施和组织发动工作。
1.3项目实行公告公示制,落实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调动群众参加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1.4严格遵守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加强对项目区的管理,切实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加大施工质量监督力度。
1.5组织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做好项目的勘测设计、技术指导、检查督促、竣工验收等各项收尾工作。
1.6抓好科学施工管理、从项目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到竣工验收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检查。
2.项目组织管理
2.1计划管理:项目一经批准,要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实施,严禁随意变更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规模,要自觉维护计划的严肃性。编制施工设计,要认真调查研究,符合项目建设点的实际情况,有较强的操作性。
2.2进度控制: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按期完成施工计划任务。对工程项目施工在既定工期内,根据工程进度总目标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编制计划并付诸实施,然后在进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情况进行分析,采取补救措施并调整、修改原计划后付诸实施,如此循环,直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2.3质量管理:项目建设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和州级、县级人民政府对招标投标的相关规定、操作,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选择重合同、讲信誉,设备、技术力量较强,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建设任务。要通过签订《施工建设管理服务合同》的形式,进一步明确施工质量要求、工期、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的处理等内容,通过严格合同管理来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切实增强施工管理的监督和管理。
3.资金管理
项目资金按照《衔接资金管理办法》、《涉农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严格管理,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按工程进度拨款”确保专款专用,不拖欠,不超付,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挤占挪用。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拨付跟着进度走,责任跟着资金走”的原则,严格按工程进度拨付工程款,严禁超拨、滞拨工程款。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纪委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4.实行招投标制
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招标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招标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根据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法的有关规定,开展招标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4.1实施方案及概算已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4.2项目建设资金、设备和主要建筑材料来源已落实或已有明确安排,年度投资计划已经安排。
4.3具有能满足招标要求的设计文件。
4.4有关建设项目永久征地、临时征地和安置工作已经落实或己有明确安排。
4.5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具备施工单位进入现场施工的条件。
本项目招标范围除满足招标投标相关规定,还应执行州级、县级人民政府对招标投标的相关规定、操作。
本项目招标拟采用委托招标形式,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代理工作,并由招投标管理机构监督,以确保项目招标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
(一)项目区环境现状分析
项目区地处城郊,场地面积宽广,农耕活动对环境影响较小。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退耕还林及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森林植被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和更新。由于受地形地貌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诸因素的影响,项目区内无工矿企业和较大的加工业,无废水、废气和放射性污染源,空气清新,环境条件较好。
(二)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的主要涉及:施工噪声、扬尘,施工、生活污水,施工泥沙等固弃物。但只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三)主要环保措施
1.环境保护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期,优质快速完成工程,缩短施工周期。运送施工物料过程应合理安排,由于施工期持续时间不太长,施工期影响将随施工结束而消除,只要按照规定施工并加强管理,施工期不会产生较大的污染问题,且污染影响是可逆,同时也可以通过综合整治得到控制。
2.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
2.1水污染源的治理措施
针对本项目排出生活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污水,经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城市管网,再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对城市不造成任何污染。
2.2垃圾污染源的治理措施
本项目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采取垃圾分类的方式进行处理,对无回收再生价值垃圾,采取定期定点由市政有关部门及时处理,通过签订合同方式由环卫部门专门负责清运;对可回收再生的垃圾通过专业废品回收部门及时收集清运。
2.3噪声的治理措施
本项目机电设备均已做防噪声处理,对于驶入的机动车辆禁止鸣笛,且采用先进的密闭门窗,故运行期间环境噪声不会对本项目造成影响。
三、项目效益分析
项目通过“政府+企业投资+衔接资金支持”方式建设,通过“平台公司+企业+脱贫户”模式运行,收益主要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加脱贫群众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助力南华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响应国家的三农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经济效益:该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后,预计实现生产产值约2.4亿元。
(三)帮扶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为南华县打造食用菌精深加工示范,助推南华县“一县一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常年用工预计人数约110人,全年用工费用支出约780万元,增加村民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四)联农带农
持续有力带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持续带动稳岗就业促增收。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群众增收。项目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员,直接、间接的提供就业机会,吸收当地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当地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降低就业压力。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租赁给相关经营主体经营。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南华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通过项目的建设,待项目正式运营时,可直接创造100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有助于推动南华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附件:项目绩效自评表
南华县国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2025年7月27日
附件 | ||||||||||
项目绩效自评表 | ||||||||||
(2025年度) | ||||||||||
项目名称 | 南华县乡村振兴示范园农业大棚建设项目 | 项目负责人及电话 | 罗美芹;0878-7213668 | |||||||
主管部门 | 南华县农业农村局 | 实施单位 | 南华县国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 |||||||
资金情况 (万元) | 全年预算数(A) | 全年执行数(B) | 分值 | 执行率(B/A) | 得分 | |||||
年度资金总额: | 500 | 500 | 10 | 100% | 10 | |||||
其中:本年财政拨款 | 500 | 500 | - | 100% | - | |||||
其他资金 | - | - | ||||||||
年度总体目标 | 年初设定目标 | 年度总体目标完成情况综述 | ||||||||
目标1:计划建设设施农业面积约45亩,其中:计划建设大棚面积20亩。完成土地平整,园区排水系统,大棚主体结构工程、大棚内滴灌系统、大棚外给水安装工程 | 目标1:计划建设设施农业面积约45亩,其中:计划建设大棚面积20亩。完成土地平整,园区排水系统,大棚主体结构工程、大棚内滴灌系统、大棚外给水安装工程。 | |||||||||
绩效指标 | 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分值 | 年度指标值 | 全年实际值 | 得分 | 未完成原因及拟采取的改进措施 | ||
产 出 指 标 (50分) | 数量指标 | 计划完成设施农业面积(亩) | 15 | ≥45亩 | 45亩 | 15 | ||||
计划建设大棚面积(亩) | 10 | ≥20亩 | 20亩 | 10 | ||||||
经济效益 指标 | 种植作物成活率 | 10 | ≥95% | 0.95 | 10 | |||||
时效指标 | 任务完成时限(月) | 15 | 10 | 5 | 15 | |||||
成本指标 | ||||||||||
…… | ||||||||||
效 益 指 标 (30分) | 经济效益 指标 | 农业科技带动增加产业产值(年产值) | 15.00 | ≥300万元 | 300万元 | 15.00 | ||||
社会效益 指标 | 特色产业带动增加贫困人口就业人数 | 15.00 | ≥30人 | 25人 | 15.00 | |||||
可持续影响指标 | ||||||||||
满意度指标 (10分) | 服务对象 满意度指标 | 受益贫困人口满意度 | 4 | ≥90% | 90% | 4 | ||||
农业经营主体满意度 | 3 | ≥90% | 90% | 3 | ||||||
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农户满意度。 | 3 | ≥90% | 90% | 3 | ||||||
总分 | 100 | 100 | ||||||||
滇公网安备53232402000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