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题,南华县精准发力,牢牢把控庭院收集“总开关”,筑牢污水管网“主通道”,抓好资源化利用“关键点”,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航赋能”工程为依托,将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全面融入基层治理进程,成功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1+3+N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新模式,为农村污水治理系统的长期有效运行提供保障,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1”—— 一项机制把方向
南华县秉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属地为主、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原则,以“设施完好、管理规范、运行稳定、治理有效”为目标,建立健全运行维护保障机制。县级制定出台《南华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乡(镇)制定相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方案》,全县128个村(居)委会1312个自然村根据“一事一议”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村规民约》,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指明方向。
“3”——三向发力强管理
坚持党建引领赋能基层治理,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一是发挥“头雁效应”上发力。积极构建“乡镇党委+党支部+党员示范户”链式组织体系,形成“党委+党支部+党员示范户”协调机制,打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网格“前哨”,镇村组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基层网格领头雁,构建“10分钟网格服务圈”,及时处理污水跑冒流漏等突发问题,通过“头雁效应”发挥激活群众参与运营活力。二是凝聚“发展合力”上发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发挥“一约四会”作用,积极开展议事协商活动,以村民自治凝聚发展合力,广泛参与村规民约制定,有效提升运维管理效能。三是激发“主人翁精神”上发力。坚持“线上+线下”齐头并进,以院坝会、火塘会、群众会、户长会等方式开展面对面宣讲活动,运用七彩云端、微信群等媒介广泛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运维管理常识,激发群众主人翁精神,变“要我管”为“我要管”。截至目前,全县10乡镇累计召开2531场5.4万余人次的污水治理宣讲会议。建立“五级书记”齐抓、“五级干部”共管的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监管联动机制,全面拓展运维管理深度和广度。
“N”——N种措施提质效。
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办”,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长效管护纳入到村规民约,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党员群众带头,通过投工投劳、日常监督等方式,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污水治理和设施运维,成果共建共享。一是一套体系“定责任”。按照县级出台管理办法、乡镇制定管理方案、村级约定村规民约的要求,明确县级指导、乡(镇)领导、村级主体、组(社)管理和群众参与的“五级运维管理”责任体系,特别是针对资源化利用的,以村级为具体落实主体,依据《村规民约》由村民自觉管理院内户外管、院外“三池”(灰水沉淀池、改厕化粪池和养殖化粪池)。二是一张图纸“定网格”。根据村庄布局、地形地貌和污水排放情况,制定1491张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布局示意图,借助“总图+网格”,全方位、全过程呈现各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点位信息、运行状况,粘贴《村规民约》并根据村组治理模式细化网格,全面细化运维管理。三是一村一策“定模式”。以资源化利用和可持续为导向,因地制宜确定5种运维管理模式,即集镇周边的统一接入集镇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整村统一收集资源化利用的由村组统一运维管理、分片资源化利用的按片区网格统一运维管理、联户资源化利用的由农户轮流运维管理、单户资源化利用的由农户自行运维管理。四是一个平台“定服务”。因村施策,通过组建专业服务公司、党员服务队、民事服务社、污水治理设施监督员等方式搭建运维管理服务平台,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巡查和检修,确保治理效果。五是一个约定“定费用”。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工作纳入村规民约,调动村民“自用自管”主人翁意识,解决运维管理“难点”,细化确定农户缴纳管护费用。如南华县马街镇构建“镇主导、村主责、民主体”工作机制,通过群众投工投劳、以工折资、社会乡贤捐资捐物,落实辖区群众“1角钱”筹资治理和运维管护。六是一个制度“定考核”。结合《南华县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探索“日保洁、月整治、季考评、季奖惩”机制,经过村民“一事一议”决定,划分各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管护责任区域和包保内容,建立“村庄整治日”制度,形成村民自主管护为主、保洁员定期抽查并以“红黑榜”张贴相辅的农村生活污水管护常态机制。同时将治理成效与综合绩效考核发放、县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奖补资金分配、评先评优等结合,充分调动镇(乡)村组干部的积极性,形成比着干、对齐干、争先干的氛围。七是一个机制“定管理”。因地制宜打造运维管理新模式,充分考虑各村地形地貌、居住特点、生活习惯和群众意愿等因素,实行“一村一案”差异化治理,突出多种运维管理模式,即城镇主网延伸,系统化布局;国资平台参与,一体化管护;集中收集处理,精细化服务;资源化利用,网格化管理。研究探索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新方式新方法,借助高科技手段降低人工成本,通过建立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全链条呈现全县污水处理设施各点位信息、运行状况以及异常情况。提升管理主动性和创新型,由“单一”向“N”不断优化运维管理措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从完成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跨越。